成语拼音:hòu mào shēn wén
成语解释:见“厚貌深情”。
成语出处:清·陈梦雷《绝交书》:“指天誓日,厚貌深文,足以动人。”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外貌厚道,内心不可捉摸
繁体字形:厚皃深文
英文翻译:kindly in appearance but unfathomable at heart
厚:1.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大(跟“薄”相对):厚木板。厚棉衣。嘴唇很厚。2.厚度:下了两寸厚的雪。3.(感情)深:深情厚谊。交情很厚。4.厚道:宽厚。忠厚。5.(利润)大;(礼物价值)大:厚利。厚礼。6.(味道)浓:酒味很厚。7.(家产)富有;殷实:家底儿厚。8.优待;推崇;重视:厚此薄彼。厚今薄古。9.姓。
貌:1.相貌:面貌。容貌。以貌取人。2.外表的形象;样子:全貌。貌合神离。3.姓。
深: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2.—3.同):深耕。深山。这院子很深。4.深度: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这间屋子宽一丈,深一丈四。5.深奥:由浅入深。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6.深刻;深入:深谈。影响很深。7.(感情)厚;(关系)密切:深情。两人的关系很深。8.(颜色)浓:深红。深绿。颜色太深。9.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深秋。夜已经很深了。10.很;十分:深知。深信。深恐。深表同情。深有此感。11.姓。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厚貌深文”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它究竟在说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形容一个人或事物表面上看起来普通甚至笨拙,但内在却藏着深层次的智慧或巧思。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同事小王平时穿着朴素,开会时也少言寡语,但当团队遇到技术难题时,他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根源。这种“外表憨厚,内藏锦绣”的状态,就是典型的厚貌深文。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注重效率,厚貌深文还有存在价值吗?其实在快节奏的今天,这种现象反而更值得关注。比如某短视频博主用粗糙的手绘风格讲解量子物理,看似“土味十足”的画面却藏着严谨的科学逻辑,三个月涨粉百万。这告诉我们,真诚的内容穿透力远胜过度包装的形式。
换个角度看,厚貌深文也提醒我们警惕反向操作。某些网红餐厅用复古装修和故事营销吸引顾客,实际菜品却偷工减料。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伪厚貌深文,恰是成语警示的反面教材。当我们剥开华丽的外壳,是否还能找到值得咀嚼的内核?
我个人观察到,真正践行厚貌深文的人往往具备两种特质:持续深耕的专业能力和敢于打破常规的表达勇气。就像那位用方言讲解《论语》的乡村教师,看似“土得掉渣”的教学方式,反而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这种反差魅力,本质上是对内容自信的极致体现。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厚貌深文或许能成为对抗浮躁的一剂良方。当我们在选择关注对象时,不妨多给那些“貌不惊人”的内容多点耐心。谁知道那朴素的包装下,会不会藏着改变认知的珍珠呢?毕竟,真正的价值从不取决于外壳的光鲜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