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 wén ào yì
成语解释:奥:含义深,不好理解。文词、言语艰深,含义晦涩难懂
成语出处:清·石承楣《读吕新吾先生闺范题辞》诗:“深文奥义烦音释,棘句钩章费削除。”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或文章等
繁体字形:深文奥義
英文翻译:Profound meaning
深: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2.—3.同):深耕。深山。这院子很深。4.深度: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这间屋子宽一丈,深一丈四。5.深奥:由浅入深。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6.深刻;深入:深谈。影响很深。7.(感情)厚;(关系)密切:深情。两人的关系很深。8.(颜色)浓:深红。深绿。颜色太深。9.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深秋。夜已经很深了。10.很;十分:深知。深信。深恐。深表同情。深有此感。11.姓。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奥:[ào]1.含义深,不易理解:深奥。奥妙。奥秘。奥旨。2.室内的西南角,泛指房屋及其他深处隐蔽的地方:堂奥。经堂入奥。3.姓。[yù]1.浊。2.古同“燠”,暧。
义: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6.姓。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深文奥义”的成语常让人望而生畏,但它们就像藏在古书里的钥匙,能打开理解文化的另一扇门。比如“哀毁骨立”,字面看像在描述悲伤的骷髅,实际却形容人因过度悲痛而消瘦如骨。这种反差感恰恰是成语的魅力——用最简练的文字,承载最复杂的情感。
为什么这些成语听起来晦涩难懂?其实它们大多源自历史典故。比如“管宁割席”出自东汉名士与友人绝交的故事,现代人只需记住“选择价值观相同的伙伴”这个核心,就能灵活运用在职场人际关系的描述中。
有读者可能会问:“在短视频时代,学习这些成语还有必要吗?”我倒觉得这正是对抗碎片化表达的良药。当别人用三行文字描述失恋痛苦时,一句“黯然销魂”便足以道尽千言万语。就像茶道需要慢品,这些浓缩的文化密码,反而能让表达更有余韵。
最近帮学生修改论文时遇到有趣案例。原本平淡的“经济形势不好”被改写为“百业凋敝”,瞬间提升了文字质感。这让我想到成语就像语言的滤镜——不是要让人听不懂,而是让想说的事更耐人寻味。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类成语要避免“掉书袋”。去年公司年会,市场部同事把项目进展说成“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既贴合初创阶段的艰辛,又透着文人式的幽默,远比直白的“我们很辛苦”更能引发共鸣。
或许我们可以把这些成语看作传统文化的“快捷方式”。就像手机里的表情包能快速传递情绪,熟练掌握几个“深文奥义”的成语,往往能在关键时刻让表达更精准有力。下次写情书时试试“曾经沧海”,或许比“我真的很爱你”更能打动人心。
语言始终在流动变化中寻找平衡。那些流传千年的“深奥”成语,正等待着被赋予新的时代注解。当我们用“雪泥鸿爪”形容社交媒体上的数字足迹,或用“羚羊挂角”比喻人工智能的算法痕迹,传统文化便在现代语境中获得了二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