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ìng yǎn xiāng kàn
成语解释: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个人特别重视;不同于寻常。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历,我等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表示重视或歧视
繁体字形:另眼相看
英文翻译:with special respect
另:别的,以外:另外。另行(xíng)。另议。另眼看待。另起炉灶(a.喻重新做起;b.喻另立门户,另搞一套)。
眼:1.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通称眼睛。2.小洞;窟窿:泉眼。炮眼。拿针扎一个眼儿。3.(眼儿)指事物的关键所在:节骨眼儿。4.围棋用语,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5.戏曲中的拍子:二黄慢板,一板三眼。6.用于井、窑洞:一眼井。一眼旧窑洞。
相:[xiāng]1.互相:相像。相识。相距太远。不相上下。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实不相瞒。好言相劝。3.姓。4.亲自观看(是不是合心意):相亲。相中。[xiàng]1.相貌;外貌:长相。聪明相。可怜相。狼狈相。2.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3.坐、立等的姿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4.相位。5.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每个绕组叫做一相。6.相态。7.观察事物的外表,判断其优劣:相马。8.姓。9.辅助:吉人天相。10.宰相:丞相。11.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12.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傧相。
看:[kàn]1.使视线接触人或物:看书。看电影。看了他一眼。2.观察并加以判断:我看他是个可靠的人。你看这个办法好不好。3.访问:看望。看朋友。4.对待:看待。另眼相看。别拿我当外人看。5.诊治:王大夫把我的病看好了。6.照料:照看。衣帽自看。7.用在表示动作或变化的词或词组前面,表示预见到某种变化趋势,或者提醒对方注意可能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某种不好的事情或情况:行情看涨。别跑!看摔着!。看饭快凉了,快吃吧。8.用在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试一试(前面的动词常用重叠式):想想看。找找看。等一等看。评评理看。先做几天看。[kān]1.守护照料:看门。看自行车。一个工人可以看好几台机器。2.看押;监视:看犯人。看俘虏。
提起“另眼相看”,你可能听过这个词,但它在实际生活中怎么用?举个例子: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小张,刚入职时总是默默整理资料,大家觉得他不过是打杂的。直到某次会议上,他主动提出优化流程的方案,不仅逻辑清晰,还帮团队节省了20%的时间。这时候,主管才一拍大腿说:“原来小张还有这本事,真得对他另眼相看了!”
这时候你可能想问:“为什么人们一开始会低估他人?”其实这和“惯性认知”有关。比如邻居王阿姨总抱怨儿子沉迷游戏,直到某天发现他偷偷用编程知识帮社区开发了预约系统,这才感慨:“以前觉得他只会玩电脑,现在得另眼相看了。”你看,当我们放下预设的标签,反而更容易发现闪光点。
再举个反例:同事老李总说新来的客服小林“太年轻没经验”。结果有次客户投诉产品故障,小林不仅快速安抚了情绪,还连夜协调技术部给出解决方案。事后老李私下嘀咕:“以前觉得年轻人不靠谱,现在倒要另眼相看她的应变能力了。”这说明,年龄、职位这些表面标签,常常让我们错判他人的真实能力。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另眼相看”往往发生在打破常规之后?上周朋友聚会,平时寡言的设计师阿杰居然用Excel函数三分钟解决了大家的AA制算账难题。原本只当他是个“画图的”,现在谁见了都要夸句:“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你看,主动展现不同面向,就能改变他人认知。
其实换个角度想,我们自己何尝不需要被“另眼相看”?表妹高考失利时,亲戚都说她“不是读书的料”。结果人家现在开了家手工皮具店,月营业额比很多白领都高。这让我明白:与其困在别人的评价里,不如用实际行动刷新他们的认知。毕竟,人生的可能性,从来不只有一种打开方式。
下次遇到类似情况,不妨试试“观察-验证-调整认知”三步法。就像上周去菜市场,看见卖菜大姐用双语和外国顾客交流,我惊讶之余主动聊了聊,才知道她晚上还在学国际贸易课程。你看,保持开放心态,处处都能遇见让人另眼相看的故事。这世界从来不缺惊喜,缺的是愿意重新审视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