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óng rì ér dào
成语解释:同“同日而论”。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夫臣与主岂可同日而道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否定句
繁体字形:同日而道
英文翻译:be mentioned in the same breath
同:[tóng]1.相同;一样:同类。同岁。同工同酬。大同小异。条件不同。同是一双手,我为什么干不过他?2.跟…相同:同上。同前。“弍”同“二”。3.共同:一同。会同。陪同。4.一同;一齐(从事):同甘苦,共患难。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5.引进动作的对象,跟“跟”相同:有事同群众商量。6.引进比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同哥哥一样聪明。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7.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跟“跟”相同:他同这件事无关。8.表示替人做事,跟“给”相同: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你别着急,我同你出个主意。9.表示联合关系,跟“和”相同:我同你一起去。10.姓。[tòng]见〖胡同〗。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道:1.道路:铁道。大道。人行道。羊肠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道。下水道。黄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头头是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义。5.技艺;技术:医道。茶道。花道。书道。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道。传道。卫道士。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道儿,一条斜道儿。10.姓。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说:道白。能说会道。一语道破。14.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16.以为;认为: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你。
提起"同日而语"这个成语,很多人会问:什么时候用它最合适?举个常见例子,小明说:"十年前我家还在用煤油灯,现在全屋智能家电,这变化哪能同日而语啊!"这里既表达了时间跨度,又强调了事物本质差异。
有人会疑惑:这和"相提并论"有什么区别?其实关键在时间维度。上周邻居王叔说:"我儿子三岁就能背古诗,你家孩子五岁才学字母,这哪能同日而语?"虽然场景真实,但这种比较本身就有问题——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不同,强行用时间标尺衡量反而可能误导。
工作中也常遇到这种情况。上周公司例会上,张经理说:"二十年前我们月产100台设备就庆功,现在日产能突破500台,二者岂可同日而语?"这个用法既肯定了团队成就,又避免了不当比较。个人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既看到进步,又不贬低过去的思维方式。
有个有趣的现象:这个成语在历史题材影视剧中出现频率极高。比如《长安十二时辰》里有句台词:"太宗时期的边关军备与现今形势,岂能同日而语?"编剧用时间对比既推动剧情,又暗含对时局的评判。不过要提醒大家,影视作品常为戏剧效果夸张处理,现实中的比较还需更谨慎。
最后聊聊成语使用误区。有人误以为"同日而语"等同于"相提并论",其实前者更强调时间带来的质变。就像智能手机和大哥大,虽然都是通讯工具,但技术革新已让它们成为不同维度的存在。正确使用这个成语,能帮助我们更客观地看待事物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