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ér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ì rì ér sì

成语解释:见“计日而待”。

成语出处:晋·常璩《华阳国志·大同志》:“事终无成,败亡可计日而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形容为时不远

繁体字形:計日而俟

英文翻译:be able to attain the goal according to schedule

计日而俟的意思

计:1.计算:核计。共计。不计其数。数以万计。2.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体温计。血压计。晴雨计。3.主意;策略;计划:计策。巧计。缓兵之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4.做计划;打算:设计。为加强安全计,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5.计较;考虑:不计成败。无暇计及。6.姓。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俟:[sì]等待:俟机出击。一俟安排停当,即行起程。[qí]见〔万(mò)俟〕

成语评论

计日而俟”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数着日子等待”。比如你刚买了一本新书,快递显示三天后送达,你每天刷物流信息的状态,就可以说是在“计日而俟”。这种等待里既有焦急,也有期待,像极了小时候盼着春游前的那几天。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数日子”的行为真的有意义吗?其实关键在于心态。比如同事小李最近在准备职称考试,他每天在日历上划掉一格,告诉自己“还剩20天就能解脱了”。这种倒计时反而帮他分解了压力,把漫长的准备期变成了一个个可量化的小目标。

生活中“计日而俟”的场景比比皆是。孕妇计算预产期时,准爸爸在手机里装了个孕期App,每天看着胎儿发育的动画傻笑;毕业生答辩结束后,班级群里天天有人问“学位证到底哪天发”;就连追剧时,观众也会守着更新时间刷新页面。这种等待本身就像桥梁,连接着当下的努力和未来的果实。

有趣的是,现代科技让“计日而俟”变得更可视化。外卖小哥的实时定位、网购商品的运输路线图,甚至太空站返航的倒计时直播,都在用数字具象化我们的期待。但有时候,这种精确计算反而让人更难享受等待的过程——就像知道蛋糕还有3分28秒烤好,反而比“再等会儿”更让人坐立不安。

依我看,“计日而俟”最美好的地方在于它暗含的确定性。当我们能清晰地看到终点线时,眼下的困难似乎都变得可以忍受。就像登山时知道还有500米就到山顶,脚步都会不自觉地轻快起来。这种心理暗示,或许正是这个古老成语能穿越时空,至今仍在使用的秘密。

下次当你对着项目截止日期叹气时,不妨换个角度想:至少你知道终点在哪里。那些没有明确期限的等待——比如等一个不确定的回复,或者等某个转机出现——才真正考验人的耐心。相比之下,“计日而俟”反而成了某种幸运,因为它给了时间以形状,给了等待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