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óng pán ér shí
成语解释:同吃一个盘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间骨肉情深。
成语出处:《魏书 杨椿传》:“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盘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有过中不食,忍饥相待。”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同盤而食
英文翻译:Eat together
同:[tóng]1.相同;一样:同类。同岁。同工同酬。大同小异。条件不同。同是一双手,我为什么干不过他?2.跟…相同:同上。同前。“弍”同“二”。3.共同:一同。会同。陪同。4.一同;一齐(从事):同甘苦,共患难。我们俩同住一个宿舍。5.引进动作的对象,跟“跟”相同:有事同群众商量。6.引进比较的事物,跟“跟”相同:他同哥哥一样聪明。今年的气候同往年不一样。7.表示与某事有无联系,跟“跟”相同:他同这件事无关。8.表示替人做事,跟“给”相同:这封信我一直同你保存着。你别着急,我同你出个主意。9.表示联合关系,跟“和”相同:我同你一起去。10.姓。[tòng]见〖胡同〗。
盘:1.盛放物品的扁而浅的用具:茶盘。菜盘。托盘。2.形状像盘或有盘的功用的东西:字盘。棋盘。算盘。磨盘。3.回旋,回绕,屈曲:盘旋。盘桓。盘剥(辗转剥削)。盘曲。盘亘。盘郁(曲折幽深)。盘根错节。4.垒,砌:盘灶。盘炕。5.仔细查究:盘问。盘驳。盘察。盘查。盘货。盘算(细心打算)。6.指市场上成交的价格:开盘。收盘。7.转让(工商企业):出盘。招盘。受盘。8.搬运:盘运。9.量词:一盘磨。10.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同盘而食”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古风,但它传递的道理到今天依然鲜活。比如一家人围坐餐桌,妈妈炖了一锅热气腾腾的鸡汤,大家用同一个汤勺分着喝,这就是典型的“同盘而食”。这种场景里,重要的不仅是分享食物,更是传递家人间的亲密感。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同盘”就能体现亲密?其实这个成语的关键在于“共享同一份资源”。就像同事合作项目时共用白板讨论方案,虽然不涉及吃饭,但那种不分彼此、共同解决问题的状态,也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同盘而食”。
记得有次和朋友去露营,大家把各自带的零食全倒进野餐垫中央,谁饿了就随手拿。这种不分你我的随意感,反而让团队氛围更融洽。这种经历让我想到:现代社会的“同盘而食”,更多是打破隔阂、建立信任的象征。
但要注意什么情况不适合“同盘”?比如商务宴请时,如果客户有特殊饮食禁忌,强行共用餐具反而会适得其反。这时候就需要灵活理解成语——重点不在于形式,而是能否通过某种方式达成心意相通。
有个有趣的观察:疫情期间兴起的“云聚餐”反而让这个成语有了新诠释。虽然隔着屏幕,但大家同步吃饭、分享生活,本质上还是在实践“同盘而食”的联结感。这让我觉得,成语的生命力就在于能随着时代演变出新的解读方式。
最后想说,下次遇到需要团队协作或拉近距离的场景时,不妨想想“同盘而食”的智慧。无论是真实的分食行为,还是虚拟的共享空间,关键在于创造共同参与的仪式感。毕竟,人与人之间的温度,往往就藏在这些看似平常的互动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