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ǒu
  • xīn
  • xu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ǒu xīn dī xuè

成语解释:呕:吐。比喻费尽心思和精力

成语出处:清·秋瑾《精卫石·序》:“余愿呕心滴血以拜求之,祈余二万万女同胞无负此国民责任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教师等

繁体字形:嘔心滴血

英文翻译:make painstaking efforts

呕心滴血的意思

呕:[ǒu]吐:呕吐。呕血。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作呕(恶心,厌恶)。[ōu]1.〔呕哑〕形容管弦乐曲、婴儿说话、摇橹、鸟鸣等声音,如“呕哑学语”、“呕哑管弦”。2.古同“”,歌颂。[òu]古同“”,怄气。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滴:1.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滴水穿石。汗往下直滴。2.使液体一点一点地向下落:滴眼药。滴上几滴油。3.一点一点地向下落的液体:汗滴。水滴。4.用于滴下的液体的数量:一滴汗。两滴墨水。

血:[xuè]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红色,有腥气,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作用是把养分和激素输送给体内各个组织,收集废物送到排泄器官,调节体温和抵御病菌等。也叫血液。2.有血统关系的:血亲。血缘。3.比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4.指月经。5.姓。[xiě]义同“”(xuè):流了一点血。吐了两口血。

成语评论

说到"呕心滴血",很多人会联想到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场景。比如某位老师为了学生能理解三角函数,反复修改课件到凌晨三点,这算不算"呕心滴血"?其实成语中的"呕心"不是真的呕吐,"滴血"也不是流血,而是比喻像掏空身体般付出心力。

有人问:为什么用这么血腥的比喻?这得追溯到成语出处。唐代李商隐描写诗人创作时"呕出心肝",宋代文天祥记录"滴血和墨",原本形容文学创作的极致投入。现在职场中常见类似场景:产品经理为项目上线连续加班三个月,这不正是现代版的"呕心滴血"吗?

那"殚精竭虑"和它有什么区别?举个实例更明白。张三写毕业论文时查阅大量资料是"殚精竭虑",但当他为了实验数据三天不眠不休病倒入院,这就升级为"呕心滴血"了。前者强调用尽心思,后者侧重身心双重消耗。

有人认为这种工作方式值得提倡吗?我个人觉得要辩证看待。就像熬中药,火候不够药效不显,过猛又会烧干药罐。去年认识的设计师朋友,为展览作品三天只睡六小时,结果开展当天高烧住院。这种过度消耗,其实违背了成语原本赞美创作精神的本意。

如何正确使用这个成语?不妨看看反面教材。某网红声称"直播带货呕心滴血",却被网友发现直播时连产品成分都念错。真正的"呕心滴血"应该像敦煌壁画修复师那样,用三十年时间一笔一画让千年色彩重现人间。这种持久的专注,才是成语想传递的精神内核。

最后留个思考:当我们说自己"呕心滴血"时,是真的在创造有价值的事物,还是陷入了自我感动的误区?或许该像老匠人打磨玉器那样,既要有精雕细琢的耐心,也要懂得适时收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