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ǒu xīn tǔ dǎn
成语解释:呕:吐。形容费尽心血,历尽艰辛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隐秀》:“呕心吐胆,不足语穷;锻发炼年,奚能喻苦?”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尽力
繁体字形:嘔心吐膽
英文翻译:Vomit
呕:[ǒu]吐:呕吐。呕血。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作呕(恶心,厌恶)。[ōu]1.〔呕哑〕形容管弦乐曲、婴儿说话、摇橹、鸟鸣等声音,如“呕哑学语”、“呕哑管弦”。2.古同“讴”,歌颂。[òu]古同“怄”,怄气。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吐:[tǔ]1.使东西从嘴里出来:吐核儿(húr)。吐痰。2.从口儿或缝儿里长出来或露出来:吐穗儿。吐絮。蚕吐丝。3.说出来:谈吐。吐露。吐字。吐实情。[tù]1.(消化道或呼吸道里的东西)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呕吐。吐血。上吐下泻。2.比喻被迫退还侵占的财物。
胆:1.胆囊的通称。2.(胆儿)胆量:胆怯。胆大心细。胆小如鼠。壮壮胆儿。3.装在器物内部,可以容纳水、空气等物的东西:球胆。暖水瓶的胆。4.(Dǎn)姓。
“呕心吐胆”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实际意思并不复杂。它形容人为了某个目标拼尽全力,甚至不惜耗费心血、倾吐真心。比如一位创业者连续熬夜三个月修改商业计划书,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最后在投资人面前直言项目的风险与机遇——这不正是“呕心吐胆”的真实写照吗?
为什么说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创作者?想象一位网络小说作者,每天更新五千字的同时还要处理读者的尖锐批评。当她顶着高烧在键盘上敲下大结局,并在后记中坦言“故事里藏着我的童年创伤”,这种既付出体力又袒露内心的状态,完美诠释了成语的双重含义。
职场上有个有趣的对比:新员工小李为述职报告改了二十版,连标点符号都反复检查;而老张则用模板五分钟搞定。年终评审时,领导特别表扬了小李“呕心吐胆的工作态度”。可见这个成语不只形容结果,更强调过程中的用心程度。
在家庭沟通中,这个成语同样适用。父亲给叛逆期儿子写了三页长信,不仅回忆了童年趣事,还坦白了自己年轻时的错误。这种超越日常对话的深度交流,往往能打破代际间的坚冰。我发现,越是亲密的关系,越需要偶尔的“呕心吐胆”式沟通。
有个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这个成语常与“未必成功”相伴。就像备考研究生的学生整理了三大本笔记,却在面试时主动承认知识盲区。结局可能不如预期,但那份真诚反而给考官留下深刻印象。这说明“呕心吐胆”的价值,有时在于展现态度而非确保结果。
科技公司的产品经理小王给我启发。他在用户调研中不仅收集数据,还写下万字体验日记,在产品发布会上哽咽着说:“这款APP治愈了我的社交焦虑”。这种将个人情感注入工作的方式,让冷冰冰的技术有了温度,或许正是当代社会需要的“职业新范式”。
观察身边的案例会发现,过度使用这个成语可能适得其反。就像总把“我为你付出所有”挂在嘴边的父母,反而让孩子感到窒息。关键在于把握分寸——既要有倾注心血的行动,又要给对方保留呼吸空间。这种平衡艺术,正是运用成语的智慧所在。
下次看到深夜办公室的灯光,不妨多问一句:那盏灯下是真正在雕琢作品,还是单纯耗时间?真正的“呕心吐胆”应该像陶艺家拉坯,既要用力均匀,又要感知泥土的反馈。毕竟,没有方向的努力,就像往沙漠里倒水。
路过小区广场时,常看见教孙子下棋的老先生。他不仅讲解棋谱,还分享六十年前输掉比赛的糗事。孩童眼中闪烁的理解光芒,或许就是“呕心吐胆”最动人的模样——当真诚遇见传承,智慧便有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