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ì
  • zhī
  • guāng
  • zhī
  • zh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é shì zhī bì,yè guāng zhī zhū

成语解释:和氏:春秋时楚人卞和;璧:玉器。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成语出处:晋·刘琨《答卢谌诗一首并书》:“和氏之璧,焉得独曜于郢握;夜光之珠,何得未玩于随掌?”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珍贵的东西

繁体字形:和氏之璧,夜光之珠

英文翻译:He's Bi, the Pearl of night light

和氏之璧,夜光之珠的意思

和:[hé]1.平和;和缓:温和。柔和。和颜悦色。2.和谐;和睦:和衷共济。弟兄不和。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和。媾和。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和,弄得百姓不得安生。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和棋。和局。末了一盘和了。5.姓。6.连带:和盘托出。和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柜台正和我一样高。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10.指日本:和服。[hè]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一唱百和。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和一首。[huò]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和药。藕粉里和点儿糖。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和。二和药。[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和面。和泥。和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氏:[shì]1.姓(张氏是“姓张的”):张氏兄弟。2.旧时放在已婚妇女的姓后,通常在父姓前再加夫姓,作为称呼:赵王氏(夫姓赵,父姓王)。3.对名人专家的称呼:顾氏(顾炎武)《日知录》。摄氏温度计。达尔文氏。4.用在亲属关系字的后面称自己的亲属:舅氏(母舅)。母氏。5.姓。[zhī]见〖月氏〗。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璧:古代的一种玉器,扁平,圆形,中间有小孔:白璧无瑕。

夜:1.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跟“日”、“昼”相对):夜晚。夜班。白天黑夜。冬天昼短夜长。2.用于计算夜:三天三夜。每日每夜。3.姓。

光:1.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叫光波、光线。2.景物:风光。春光明媚。3.光彩;荣誉:为国增光。4.比喻好处:沾光。叨光。借光。5.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临。光顾。6.光大;使显耀:光前裕后。光宗耀祖。7.明亮:光明。光泽。8.光滑;光溜:磨光。这种纸很光。9.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光。用光。把敌人消灭光。10.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珠:1.珠子:珠宝。夜明珠。2.(珠儿)小的球形的东西:眼珠儿。泪珠儿。水珠儿。滚珠儿。3.姓。

成语评论

“和氏之璧”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比喻珍贵却未被识别的宝物。比如某位年轻科学家提出突破性理论时,同行们起初嘲笑他“异想天开”,但十年后这个理论推动医学进步,就像卞和献玉的故事——真正的价值需要时间验证。这时有人会问:为什么好东西总难被立即认可?因为创新往往超越当下认知框架,就像和氏璧最初被当作普通石头,需要开凿才能显露光芒。

说到“夜光之珠”,我们不妨想象这样的场景:初创公司创始人意外获得投资人青睐,旁人感叹“真是撞大运”。但细看会发现,他办公室墙上贴着五年来的市场分析图,电脑里存着迭代了28版的产品方案。这恰好解释了夜光之珠的深层含义:看似偶然的发光时刻,实为长期积累的必然。就像隋侯救蛇获宝珠的传说,善行积累终会化作机遇。

有人可能会困惑:这两个成语都讲宝物,区别在哪?和氏之璧强调坚守真知的过程,夜光之珠侧重把握机缘的能力。就像登山者既要坚持攀岩(和氏璧精神),也要懂得在云雾散开时抓住拍照时机(夜光之珠智慧)。现代职场中,程序员开发新算法时的反复调试,与产品经理捕捉用户痛点的敏锐嗅觉,正是这两种特质的生动演绎。

个人认为,当代人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要么迷信“酒香不怕巷子深”,要么过度追求“站在风口”。其实这两则典故给我们更立体的启示——保持专业深耕的定力,同时培养识别机遇的眼界。就像古玩市场里,摊主既要有鉴定真品的知识储备,也要懂得在合适时机将藏品摆上展台。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区里默默修剪绿植十年的园丁老张,去年被市政部门聘为园林顾问。邻居们都说他像和氏璧终遇识货人,但老张笑着指指自己满柜子的园艺笔记:“这些本子就是我攒的夜明珠啊”。这个生活片段恰好说明,才能的绽放既需要自身硬实力,也离不开展现价值的契机。

当我们为怀才不遇焦虑时,不妨想想卞和三献璞玉的执着;当机会来临时,也要记得夜光珠不会在密匣中自亮。古人用这两个故事提醒我们:世间珍贵事物的价值实现,就像种子破土需要同时具备优质基因与适宜土壤。保持耕种的热忱,也别忘了观察季节更替,这才是面对不确定时代最踏实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