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āi gǎn tiān dì
成语解释: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卷一 二祖阿难尊者》:“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形容极度悲伤
繁体字形:哀感天地
英文翻译:World of sorrow
哀:1.悲伤;悲痛:悲哀。哀鸣。2.悼念:哀悼。默哀。3.怜悯:哀怜。哀矜。哀其不幸。4.姓。
感:1.感动:感人肺腑。深有所感。2.对别人的好意怀着谢意:感谢。感恩。感激。3.中医指感受风寒:外感内伤。4.感觉5.;情感;感想:美感。好感。自豪感。亲切之感。观感。百感交集。6.(摄影胶片、晒图纸等)接触光线而发生变化:感光。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哎哟,说到“哀感天地”这个成语,你可能会想:这得是多大的悲伤才能让天地都跟着动容啊?别急,咱先举个栗子!比如《窦娥冤》里那个六月飞雪的桥段,窦娥含冤而死时,老天爷直接用反常天气给她“站台”,这不就是活脱脱的“哀感天地”现场吗?说白了,这种夸张手法就是古人表达“惨到离谱”的高级方式。
不过你可能会问:这种情绪放到现在会不会太浮夸?嘿,其实咱们刷短视频时看到救灾现场,群众自发救援的画面配上悲壮BGM,弹幕齐刷刷刷“破防了”,这不就是现代版“哀感天地”嘛!关键不在于眼泪流了多少,而是情感共鸣够不够真诚。
话说回来,为啥古人总爱拿天地说事儿?要我说啊,这就是咱们文化里“天人感应”的老传统在作祟。你看《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书里写着“星落秋风原野暗”,连星星都跟着掉下来哀悼。这种写法虽然魔幻,但确实比干嚎“我好难过啊”带感多了,你说是不是?
不过咱也得留个心眼儿,现在有些电视剧动不动就搞个“十里长街送主角”的戏码,眼泪多得能把摄影棚淹了。这种用力过猛的“哀感天地”,反而让人觉得假模假式的。所以说啊,真情实感才是王道,就像去年河南暴雨时,全国人民隔着屏幕揪心的那种牵挂,那才叫真·哀感天地。
最后唠句实在的,咱们这代人虽然不兴跪地哭天那套了,但看到武汉解封时满屏的“热干面加油”,或者冬奥会开幕式上《雪花》歌声响起时,手机前集体破防的瞬间——这不就是刻在DNA里的“哀感天地”基因在新时代的觉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