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ān dì bù róng
成语解释:天地:天地之间,人世间。容:宽容。天地所不能容纳。指大逆不道、罪孽深重的人与事。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若有苟且,天地不容。”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天地不容
英文翻译:heaven and earth do not tolerate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容:1.容纳;包含:容量。无地自容。这个礼堂能容两千人。2.宽容;原谅:容忍。大度容人。情理难容。3.允许;让:容许。不容分说。容我再想想。4.或许;也许:容或。辗转传抄,容有异同。5.姓。6.脸上的神情和气色:笑容。愁容。怒容。容光。病容。7.相貌:容貌。容颜。仪容。整容。8.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状态:军容。市容。阵容。
“天地不容”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连天和地都无法容忍”,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件事恶劣到极点。比如历史上那些残害百姓、祸国殃民的暴君,或是现代社会中的极端欺诈行为,都可能被贴上“天地不容”的标签。
为什么人们会用“天地”来形容无法容忍的事?古人认为天地是世间最公正的存在,四季更替、万物生长都有其规律。如果连这样的自然法则都无法包容某种行为,说明这种行为已经彻底违背了人性与道德。例如《史记》中记载商纣王“酒池肉林”,百姓怨声载道,史官便用“天地不容”批判他的统治。
这个成语在现代还能用吗?当然可以。比如某公司恶意排放污水导致整条河流生态毁灭,新闻报道可能会说“这种破坏环境的行为简直天地不容”。这种表达不仅保留了成语的力度,还让批判更具画面感——污染行为仿佛触怒了自然本身。
有趣的是,我在生活中发现,“天地不容”偶尔也会被年轻人夸张化使用。比如朋友吐槽室友半夜打游戏扰民,开玩笑说:“你这作息简直是天地不容!”虽然语境轻松,但依然保留了“严重违背常理”的核心含义。
值得注意的是,过度使用这类重口味成语反而会削弱它的力量。就像辣椒酱,偶尔加一滴提味,但顿顿猛灌只会让人麻木。真正需要“天地不容”来定性的,应当是那些突破社会底线、需要集体抵制的现象。
下次遇到令人愤慨的事情时,不妨想想:这件事是否真的到了“天地不容”的程度?这种思考不仅能让我们更精准地表达情绪,也在无形中校准着自己对是非黑白的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