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ōng
  • jūn
  • ti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ōng jūn tiān dì

成语解释:均:同。功绩与天地等同。形容功劳极大

成语出处:南朝·梁·陆倕《石阙铭》:“功均天地,明并日月。”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功劳大

繁体字形:功均天地

英文翻译:Merit is equal to heaven and earth

功均天地的意思

功:1.功劳(跟“过”相对):立功。记一大功。2.成效和表现成效的事情(多指较大的):教育之功。功亏一篑。大功告成。好大喜功。3.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功。功架。基本功。4.一个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均:1.平;匀;相等:平均。势均力敌。2.副词。都:均好。均已完成。3.古又同“韵(yùn)”。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成语评论

功均天地”这个成语听起来气势磅礴,到底怎么用呢?举个具体例子:历史书中常将大禹治水的事迹形容为“功均天地”——他疏通河道、划分九州,让百姓免于洪灾,贡献确实像天地般宏大。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能用这个成语吗?”当然可以!比如某科研团队研发新冠疫苗,半年内让数亿人获得免疫力,媒体就曾用“功均天地”来赞美他们的突破性贡献。不过要注意语境,这个成语分量极重,一般只用在真正改变人类命运的事件上。

我在读历史时发现个有趣现象:帝王将相的“功均天地”常被铭记,而普通工匠改良农具、医师研发药方这些“小功劳”却少被提及。其实文明进程正是由无数个“小功劳”堆砌而成,就像涓涓细流汇成江海。或许我们该重新思考“功劳”的定义——不一定非要比肩天地,只要能推动社会进步都值得褒奖。

再看个职场中的活用案例:某工程师优化算法,使公司年省电费千万级。庆功宴上董事长举杯说:“张工的创新可谓功均天地!”这里显然用了夸张手法,却生动传达了对技术突破的肯定。这种用法虽不完全符合成语本意,但在特定语境下反而能激发团队士气。

最后想提醒大家:使用这类重量级成语时要避免捧杀。就像给幼儿园小朋友颁发诺贝尔奖,过誉反而会削弱真诚度。真正的“功均天地”应当经得起时间考验,就像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历经两千年仍在滋养成都平原,这样的功绩才配得上天地作秤。

下次看到震撼世界的科技突破或惠及万代的民生工程,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不只是对贡献者的礼赞,更提醒我们: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往往是那些让世界变得更宜居、更可持续的改变。就像古人仰望星空时说的——参天大树始于微末,浩瀚银河起于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