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ǐn
  • zhú
  • diào
  • xi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ǐn zhú diào xián

成语解释:亦作“品竹调丝”。泛指吹弹管弦乐器。

成语出处: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一行行品竹调弦。”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品竹調絃

英文翻译:blow on an instrument or finger a stringed instrument

品竹调弦的意思

品:1.物品:商品。产品。战利品。2.等级:上品。下品。精品。极品。3.封建时代官吏的级别,共分九品。4.种类:品种。品类。5.品质:人品。品德。6.辨别好坏;品评:品茶。这人究竟怎么样,你慢慢就品出来了。7.吹(管乐器,多指箫):品箫。品竹弹丝。8.姓。

竹:竹子,多年生常绿植物。茎圆柱形,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做造纸原料。嫩芽即竹笋,可食。

调:[diào]1.乐曲;乐谱:曲调。采菱调。2.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调。五声调式。3.语音上的声调:调号。调类。4.说话的腔调:南腔北调。5.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调。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调。6.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调。格调。7.选调;提拨:从基层调选干部。8.调动:岗位调整。9.征集;征调:调有余补不足。10.调查:调研。内查外调。11.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调档。12.调换:调座位。[tiáo]1.搭配均匀,配合适当:调和。调谐。风调雨顺。饮食失调。2.使搭配均匀,使协调:调配。调味。3.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调停。调处。4.调剂:以临万货,以调盈虚。5.调理使康复:调养。调摄。6.调教;训练:有膂力,善调鹰隼。7.挑逗;戏弄:调笑。调情。调戏。酒后相调。[zhōu]朝,早晨:《广韵·平尤》:“调,朝也。”

弦:1.弓背两端之间的绳状物,用其弹性以发箭:弓弦。2.乐器上经过摩擦、振动发声的线。3.钟表等的发条。4.连接圆周上两点的线段。5.中国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对着直角的斜边。

成语评论

品竹调弦”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古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原本指的是欣赏音乐、调整琴弦的动作,后来延伸为“处理事情时注重细节,追求和谐”。比如,一位项目经理在推进新项目时,既要关注团队成员的专长分配,又要协调各部门的进度,这个过程就可以形容为“他在品竹调弦般安排工作,确保每个环节都严丝合缝”。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用音乐相关的成语形容管理工作?这其实体现了中华文化中“万物相通”的智慧。就像演奏乐器需要把握节奏与强弱,管理工作也需要在刚性制度和柔性沟通之间找到平衡点。记得去年参与社区改造项目时,我们既要说服老年住户接受新设施,又要满足年轻群体的需求,这种多方协调的过程,不正像在给不同的琴弦调音吗?

现代职场中,这个成语的应用场景比想象中更广泛。比如新媒体运营既要保持内容质量又要兼顾传播效果,就像古琴演奏者既要注意指法又要控制音色。有个有趣的现象:那些擅长“品竹调弦”的人,往往不是最强势的,而是最懂得倾听不同声音的。就像我认识的一位茶室主理人,她能把顾客的闲谈声、煮水声、瓷器碰撞声融合成令人放松的白噪音,这种对环境的细腻把控,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品竹调弦

值得注意的是,追求和谐不等于没有主见。就像古琴调弦时,松紧程度直接影响音准,过于迁就反而会走调。去年帮朋友策划婚礼时就深有体会:既要尊重长辈的传统要求,又要满足新人个性化需求,关键是在两者间找到那个“刚刚好”的平衡点。这或许就是“品竹调弦”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不是简单的妥协,而是主动创造性的协调。

当我们把这个成语拆开来看,“品”是鉴赏,“调”是调整,这两个动作本身就蕴含着动态平衡的智慧。下次看到团队领导耐心调解矛盾,或者咖啡师精心调配饮品比例,不妨在心里默默点赞:这真是把品竹调弦的功夫用到了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