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iào sī pǐn zhú
成语解释:吹弹乐器。
成语出处:明·汤显祖《紫箫记·假骏》:“自家鲍四娘,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策追锋,还推老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音乐
繁体字形:調絲品竹
英文翻译:Stir fried bamboo
调:[diào]1.乐曲;乐谱:曲调。采菱调。2.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调。五声调式。3.语音上的声调:调号。调类。4.说话的腔调:南腔北调。5.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调。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调。6.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调。格调。7.选调;提拨:从基层调选干部。8.调动:岗位调整。9.征集;征调:调有余补不足。10.调查:调研。内查外调。11.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调档。12.调换:调座位。[tiáo]1.搭配均匀,配合适当:调和。调谐。风调雨顺。饮食失调。2.使搭配均匀,使协调:调配。调味。3.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调停。调处。4.调剂:以临万货,以调盈虚。5.调理使康复:调养。调摄。6.调教;训练:有膂力,善调鹰隼。7.挑逗;戏弄:调笑。调情。调戏。酒后相调。[zhōu]朝,早晨:《广韵·平尤》:“调,朝也。”
丝:1.蚕吐的像线的东西,是绸缎的原料。2.像丝的东西:粉丝。尼龙丝。3.形容极小,细微:丝毫。一丝不苟。4.市制长度、质量单位。10丝为1毫。
品:1.物品:商品。产品。战利品。2.等级:上品。下品。精品。极品。3.封建时代官吏的级别,共分九品。4.种类:品种。品类。5.品质:人品。品德。6.辨别好坏;品评:品茶。这人究竟怎么样,你慢慢就品出来了。7.吹(管乐器,多指箫):品箫。品竹弹丝。8.姓。
竹:竹子,多年生常绿植物。茎圆柱形,有节,中空,可供建筑用,又可做造纸原料。嫩芽即竹笋,可食。
哎,你听说过“调丝品竹”这个成语吗?它原本形容人擅长演奏乐器或欣赏音乐,后来也用来比喻对艺术的细腻品味。比如说吧,老张退休后天天在家摆弄古琴、吹笛子,邻居都夸他“调丝品竹真雅致”,活得比年轻人还有滋有味!
等等,这成语具体啥意思啊?简单来说啊,就是既要会“调丝”(拨弄琴弦)又要能“品竹”(聆听竹笛),说白了就是艺术创作和欣赏两手抓。就像小王周末既在社区教二胡,又跑去音乐会闭眼打拍子——这可不就是现代版调丝品竹嘛!
你可能会问,这成语现在还有啥用?嘿,还真别说!现在年轻人玩国潮音乐,那些抱着电吉他却能弹出古筝韵味的up主,哪个不是新时代的调丝品竹高手?说到底啊,这就是咱们中国人骨子里的艺术DNA在躁动!
要我说啊,这成语最妙的是把“动手”和“动耳”结合了。你看那些博物馆搞的编钟体验活动,游客们叮叮当当敲完还要歪着脑袋听余音,这不活脱脱的全民调丝品竹运动么?要我说啊,这种既能创造美又能感受美的事儿,可比单纯刷手机带劲多了!
说到底,调丝品竹的精髓不就是个“沉浸式”嘛。就像老话说的“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但无论是啥艺术形式,关键得全身心投入。下次看到公园里大爷蘸水写地书,别光拍照,蹲下来品品那笔锋转折,保准你能咂摸出点调丝品竹的味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