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ǎi
  • chéng
  • fē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ì hǎi chéng fēng

成语解释: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 好生》:“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化若四时而变物也。是以四海承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繁体字形:四海承風

英文翻译:Four seas bear the wind

四海承风的意思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海: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海。火海。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海碗。海量。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海枣。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海啦!6.漫无目标地:海骂。她丢了支笔,海找。7.毫无节制地:海吃海喝。8.姓。

承:1.托着;接着:承尘。承重。2.承担:承印。承制中西服装。3.客套话,承蒙:昨承热情招待,不胜感激。4.继续;接续:继承。承上启下。承先启后。5.接受(命令或吩咐):秉承。承命。6.姓。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刺。

成语评论

"四海承风"这个成语你听过吗?它常用来形容某种思想或风气被广泛传播、普遍接受的状态。比如某连锁企业推行"环保包装"策略后,全国门店都主动采用可降解材料,这就是典型的四海承风——好的理念像春风般吹遍每个角落。

有人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严肃的场合吗?"其实不然。最近看到小区业主群里都在讨论垃圾分类妙招,从退休阿姨到年轻租客都在分享经验。这种自下而上的环保意识传播,不正是四海承风的生动写照?群众自发形成的文明风尚,往往比强制规定更有生命力。

有个有趣的发现:在直播带货盛行的今天,某些助农主播带动全国网友购买偏远地区特产。当"买一单助一户"成为购物新潮流时,商业行为也实现了四海承风的社会价值。这种跨地域的影响力,正是成语蕴含的"天下大同"理念的现代演绎。

值得注意的是,成语的适用性在信息时代被重新定义。以前可能需要数年传播的思想,现在通过短视频平台几小时就能形成风潮。但快速传播也带来新挑战——如何辨别哪些是值得承袭的"清风",哪些是稍纵即逝的"阵风",这需要我们在拥抱潮流时保持独立思考。

最后分享个观察:家乡古镇最近兴起"老手艺体验游",天南地北的游客跟着非遗传承人学竹编、打年糕。当传统文化借助旅游经济焕发新生,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或许是对四海承风最温暖的诠释——风过处,留下的不只是痕迹,还有生生不息的文明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