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ó tài mín ān
成语解释:泰:太平。国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成语出处:宋 吴自牧《梦梁录 山川神》:“每岁海潮太溢,冲激州城,春秋醮祭,诏命学士院撰青词以祈国泰民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繁体字形:國泰民安
英文翻译:the country is prosperous and the people are at peace
国:1.国家:国内。祖国。外国。保家卫国。2.代表或象征国家的:国徽。国旗。国花。3.在一国内最好的:国手。国色。4.指本国的,特指我国的:国产。国术。国画。国药。5.姓。
泰:1.平安;安宁:泰然。国泰民安。2.极;最:泰西。3.太;过甚:简略泰甚。富贵泰盛。4.姓。
民:1.人民:国泰民安。为民除害。2.指某种人:藏民。回民。农民。渔民。牧民。居民。侨民。3.民间的:民歌。民谣。4.非军人;非军事的:拥军爱民。民航。民用。5.姓。
安:1.安定:心神不安。坐不安,立不稳。2.使安定:安民。安神。安邦定国。3.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安于现状(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步)。安之若素。4.平安;安全(跟“危”相对):公安。治安。转危为安。5.使有合适的位置:安插。安顿。6.安装;设立:安门窗。安电灯。咱们村上安有线电视了。7.加上:安罪名。安个头衔。8.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你安的什么心?9.姓。10.疑问代词。11.问处所,跟“哪里”相同:而今安在?12.表示反问,跟“怎么、哪里”相同:不入虎穴,安得虎子?。安能若无其事?13.安培的简称。导体横截面每秒通过的电量是1库时,电流强度就是1安。
“国泰民安”常被用来描述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比如:“春节期间,各地庙会人头攒动,街边商铺生意红火,孩子们举着糖葫芦跑来跑去——这样的烟火气,正是国泰民安最生动的注解。”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看似普通的日常生活能体现这个成语?其实,正是无数人“平凡的一天”叠加起来,才构成了社会整体稳定的基石。
历史上有个经典例子:北宋画家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汴京市井百态,商船往来如织,百姓各司其职。当时有文人写道:“虽贩夫走卒亦着绸衫,此乃太平之兆。”这不禁让人思考:物质生活改善为何重要?因为当基本生存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有余力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这种递进关系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现代社会对“国泰民安”的诠释更加多元。某地社区最近组织垃圾分类培训时,王阿姨说:“现在小区干净了,邻里纠纷都少了一半。”这句话看似简单,却暗含着社会治理的关键逻辑——公共事务的良性运转如何促进和谐?答案在于规则意识与公民责任感的共同提升,这种软实力的积累往往比硬件建设更能持久保障社会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国泰民安不等于完全没有矛盾。就像中医讲究“调和阴阳”,健康的社会机制应当具备化解矛盾的能力。某乡村通过“村民议事厅”解决了土地流转纠纷,这种案例揭示了一个深层道理:真正的稳定不是强行压制不同声音,而是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让不同诉求在制度框架内自然消解。
从个人视角观察,国泰民安其实与每个普通人的选择息息相关。疫情期间,无数志愿者主动维持核酸检测秩序,商户自发为医护人员提供免费餐饮,这些微小善意的汇聚形成了强大的社会韧性。这种自下而上的参与感,或许比任何宏大叙事都更能体现“民安”的真谛——当个体命运与集体福祉产生深度联结时,就会迸发出惊人的凝聚力。
展望未来,数字技术正在为国泰民安注入新内涵。某智慧城市平台通过实时监测交通、环境等数据,提前预警潜在风险。这种科技赋能的社会治理提醒我们:追求长治久安不能固守传统模式,而要在保持核心价值的同时,用创新手段解决新时代的挑战。毕竟,真正的安定从不是静止状态,而是动态平衡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