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éng
  • xià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éng xià zhī rǔ

成语解释:谓兵临城下屈膝求和的耻辱。

成语出处:梁启超《知耻学会叙》:“越惟无耻,故安于城下之辱。”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城下之辱

英文翻译:Humiliation under the city

城下之辱的意思

城:1.城墙:城外。万里长城。2.城墙以内的地方:城区。东城。3.城市(跟“乡”相对):山城。进城。满城风雨。连下数城。城乡物资交流。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辱:1.耻辱(跟“荣”相对):羞辱。屈辱。奇耻大辱。2.使受耻辱;侮辱:折辱。辱骂。丧权辱国。3.玷辱:辱没。辱命。4.谦辞,表示承蒙:辱临。辱承指教。

成语评论

说到“城下之辱”这个成语,大伙儿可能有点陌生,但它的故事其实挺有意思的。说白了,就是打仗的时候被敌人包围了城池,不得不低头认输的憋屈事儿。比如《三国演义》里,刘备被曹操围困小沛,最后只能连夜跑路——这不就是典型的“城下之辱”吗?

哎,这时候有人要问了:“这成语现在还能用吗?现在又不打仗了!”嘿,你别说,还真能用!比如公司谈判时被对手压着签合同,或者考试被难题逼到临时抱佛脚,都算现代版的“城下之辱”。关键不在于形式,而是那种“不得不低头”的处境,你品,你细品。

那问题来了:为啥古人把这情况看得这么严重?原来啊,古代城池代表主权和尊严,城门一破就等于脸面丢光。就像现在有人说“输人不输阵”,古人更讲究“宁可站着死,不能跪着生”。不过话说回来,有时候认怂反而是智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嘛!

我倒是觉得,面对“城下之辱”别光顾着难受。你看勾践卧薪尝胆,最后不也逆风翻盘了?生活里遇到这种情况,就当是老天爷给你发了个“成长大礼包”。就像打游戏被BOSS虐惨了,回头升级装备再来刚,说不定下次就通关了呢!

说到底,“城下之辱”这事儿吧,重点不在耻辱本身,而在你怎么接招。是破罐子破摔,还是憋着劲儿东山再起?要我说啊,人生哪有常胜将军,关键得学会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就像老话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今天低头认栽,明天说不定就能挺直腰板当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