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ān dì kāi pì
成语解释:指前所未有,有史以来头一次
成语出处:徐整《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年,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天地開辟
英文翻译:Open up the world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开:1.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开门。开锁。开箱子。不开口。2.打通;开辟:开路。开矿。墙上开了个窗口。开了三千亩水田。3.(合拢或连接的东西)展开;分离:桃树开花了。扣儿开了。两块木板没粘好,又开了。4.(河流)解冻:河开了。5.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开戒。开禁。开斋。开释。6.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开枪。开汽车。开拖拉机。火车开了。7.(队伍)开拔:昨天开来两团人,今天又开走了。8.开办:开工厂。开医院。9.开始:开工。开学。开演。10.姓。11.开金中含纯金量的计算单位(二十四开为纯金):这条金项链是十八开的。[英karat]12.开尔文的简称。1开是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13.趋向动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a)表示分开或离开:拉开。躲开。把门推开。窗户关得紧,打不开。b)表示容下:屋子小,人多了坐不开。这张大床,三个孩子也睡开了。c)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开了。d)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开了。天还没亮,大家就干开了。
辟:[bì]1.君主:复辟。2.姓。3.排除:辟邪。4.同“避”。5.帝王召见并授予官职:辟举(征召和荐举)。[pī][辟头](pītóu)同“劈头”。[pì]1.透彻:精辟。透辟。2.驳斥或排除(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辟谣。辟邪说。3.法律;法:大辟(古代指死刑)。
“天地开辟”这类成语,到底该怎么用?举个例子,有人形容科技革命时可能会说:“人工智能的出现,简直是现代版的‘开天辟地’。”这句话里的“开天辟地”原本指盘古劈开混沌创造世界,现在却用来比喻颠覆性的技术突破,是不是一下子生动多了?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古人要用神话故事描述天地形成?”其实这背后藏着人类对未知的天然好奇心。比如“鸿蒙初辟”这个成语,原意是宇宙初始的朦胧状态,现在有人用它调侃早起时的迷糊:“今天起太早,脑子还处于鸿蒙初辟的阶段。”你看,成语不仅能讲大道理,还能拿来幽默自嘲。
我发现这类成语特别适合用来打破思维定式。比如团队讨论创新方案时,可以说:“咱们得有点‘混沌初开’的劲头,别被旧框架限制住。”这里把形容宇宙起源的词汇,转化为鼓励突破常规的表达,既保留了原本的磅礴气势,又注入了现代活力。
有个有趣的现象:这些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从零到一”的创造过程。比如创业者说:“公司刚成立时真是‘白手起家’,现在想想就像经历了一场微型天地开辟。”这种用法巧妙地把个人奋斗和宇宙诞生类比,让平凡的故事瞬间有了史诗感。
最后想说的是,语言就像活的化石。当我们用“天地玄黄”形容黎明前的黑暗,用“清浊分明”比喻是非对错时,其实正在延续三千年前祖先观察世界的方式。下次遇到需要强调“起源”或“根本性改变”的场景,不妨试试这些成语,说不定能让你的表达像星火燎原般点亮整个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