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ān
  • jīng
  • wě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iān dì jīng wěi

成语解释:指天地间理所应当、无可非议的道理。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天地經緯

英文翻译:Latitude and longitude

天地经纬的意思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经:[jīng]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经纱。经线。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经脉。经络。3.经度:东经。西经。4.经营;治理:经商。整军经武。5.上吊:自经。6.历久不变的;正常:经常。不经之谈。7.经典:本草经。佛经。念经。十三经。8.月经:行经。经血不调。9.姓。10.经过:经年累月。几经周折。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经他一说,我才知道。11.禁(jīn)受:经不起。经得起考验。[jìng]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纬:1.织物上横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经”相对):经纬。纬纱。纬线。2.纬度:南纬。北纬。3.纬书:谶(chèn)纬。

成语评论

天地经纬”这个成语听起来挺玄乎,到底啥意思?其实它说的是天地间的规律和秩序,就像织布的经线和纬线交织成布匹,古人用这个词比喻那些宏大又精妙的布局。举个例子,《史记》里写大禹治水“定九州,开九山”,这不就是给山河大地画网格线吗?把洪水安排得明明白白,完全配得上“天地经纬”四个字。

现在人还用它吗?还真有企业把“天地经纬般的战略布局”写在年度报告里。有次看到某科技公司CEO说:“我们像织布一样把5G基站铺遍城乡,信号网就是新时代的天地经纬。”这话既保留了成语的古意,又接上了数字时代的脉搏,听着就比干巴巴说“全面覆盖”有意思多了。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活到现在?我发现它藏着中国人的独特智慧。就像老木匠做榫卯家具,既要横平竖直的框架,又要留出伸缩缝应对气候变化。这种刚柔并济的思维,和天地经纬讲究秩序中留余地的理念不谋而合。上次看故宫纪录片,解说员指着太和殿的藻井说:“108根金柱暗合天罡地煞,这就是建筑里的天地经纬。”突然就懂了古人盖房子为啥要拿尺子量星星。

有人觉得这种成语太老气?我倒觉得像传家宝似的。前阵子参加乡村振兴论坛,有位村长发言:“我们把民宿当经线,梯田当纬线,织出农旅融合的新天地。”全场掌声雷动,谁说老词儿不能讲新故事?关键得找到传统智慧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就像用北斗卫星重新定位罗盘的方向。

下次遇到特别宏大的规划项目,不妨想想这个词。它提醒我们既要胸怀全局画蓝图,又要脚踏实地织密网。就像现在建智慧城市,既要天上的卫星定位,也要地下的管网传感,天地之间的数据流,可不就是21世纪的经纬线么?老祖宗的智慧,换个包装照样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