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ú mèng fāng xǐng
成语解释:象刚从梦中醒来。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寡人闻仲之言,如梦初醒。”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突然醒悟
繁体字形:如夢方醒
英文翻译:as if one were waking from a dream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梦:1.睡眠时局部大脑皮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2.做梦:梦见。3.比喻幻想:梦想。4.姓。
方:1.正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正四边形的六面体。2.正直:品行方正。3.方向;方面:东方。双方。4.办法:千方百计。领导有方。5.地点;地区:前方。方言。6.治病的药单:药方。处方。7.工程上指土、石等堆积一立方米:土方。8.数学上指自乘的积:乘方。9.副词。正在;方才:方兴未艾。如梦方醒。年方十六。10.表示响度级的单位。将声音与一个1,000赫的纯音试听比较,当两者响度被判断为相同时,后者声压级的分贝数即被定为这个声音响度级的方数。旧写作㕫。11.⑪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一方砚台。两方图章。
醒:1.睡眠状态结束或还没入睡。2.酒醉、麻醉或昏迷后神志恢复常态:酒醉未醒。他醒过来了。3.觉悟:猛醒。醒悟。4.使看得清楚:醒目。
“如梦方醒”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先看个例子:老张熬夜赶项目时突然发现,自己完全搞错了客户的需求,他猛地一拍脑袋:“哎呀,这不就是领导上周开会反复强调的重点吗?”同事小王端着咖啡笑道:“你现在才如梦方醒啊?”
为什么用“如梦方醒”形容这种情况?其实它就像清晨被闹钟惊醒的瞬间——原本混沌的思维突然清晰。比如新手司机第一次独自上高速,手心冒汗盯着导航,直到看见出口标志才恍然大悟:“原来刚才那个岔路口就该变道!”这种“后知后觉”的顿悟感,正是成语的精髓。
有人问:“这和‘恍然大悟’有什么区别?”仔细观察会发现,“如梦方醒”多了一层从错误或迷茫中挣脱的意味。就像网购达人美琳,收到快递才发现买错了型号,正准备退货时突然注意到商品页面的隐藏说明:“支持七天无理由换货”。她对着手机屏幕苦笑:“早该仔细看详情页的。”
在职场新人故事里,这个成语格外鲜活。实习生小周连续三天加班做报表,主管检查时却说:“这些数据市场部早更新过了。”他呆坐在工位上,看着电脑里成堆的表格,突然意识到应该先确认数据源版本。这种带着懊恼却又豁然开朗的体验,正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依我看,现代人更需要这种“清醒时刻”。上周在地铁站遇见迷路的老伯,他握着纸质车票在闸机前徘徊,直到志愿者提醒“现在刷手机就能进站”,老人眼睛突然发亮的样子,比任何教科书案例都生动。科技迭代让“如梦方醒”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但恰恰说明保持开放心态的重要性。
当朋友抱怨“道理都懂却总是做错”时,不妨用这个成语宽慰。就像健身教练常说的:“意识到问题就是改变的开始。”那些让人拍大腿的顿悟瞬间,往往藏着突破认知边界的契机。重要的是别困在懊悔里,而是带着新觉醒的认知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