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ǐ zhōng bù xiè
成语解释:自始至终一直不松懈。形容对意志、态度、信仰、感情等有坚定的信念。
成语出处:《青年作家应有的修养》:“同时,我们必须尖锐地指出:‘骄傲自满就是勤学苦练、始终不懈的死敌。’”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始終不懈
英文翻译:no relaxation during the time of
始:1.起头,最初,与“终”相对:开始。始终。始祖。始创。周而复始。2.才,刚才:方始。始悟(才觉悟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终:1.最后;末了(跟“始”相对):终点。告终。自始至终。2.指人死:临终(人将要死)。3.终归;到底:终将见效。终必成功。4.自始至终的整段时间:终日。终年。终生。终身。5.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懈:松懈:懈怠。坚持不懈。
“始终不懈”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吧:小明为了准备高考,每天早晨五点起床背单词,晚上做题到深夜,即使感冒发烧也坚持学习,这种始终不懈的努力最终让他考上了理想大学。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始终不懈”特别适合形容长期目标?因为它的核心是强调持续行动,不因困难或时间而放弃。
再来看职场场景。某科技公司研发团队三年间测试了上千种材料,连续失败后依然每天开复盘会优化方案。当竞争对手纷纷放弃时,他们却始终不懈地推进,最终研发出新型电池技术。这揭示了一个真相:成功往往属于那些把“暂时没成”和“彻底失败”区分清楚的人。
有人疑惑:现代人注意力这么分散,如何做到始终不懈?不妨看看马拉松跑者的训练日志——他们不会突然某天猛跑20公里,而是制定每周递增1公里的计划。这种拆解大目标为可执行小步骤的方法,恰恰印证了“持续行动”不等于“持续高强度”,关键在于建立可维持的节奏。
我常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那些喊着要改变现状的人,往往在三个月后销声匿迹。反倒是朋友圈里默默打卡学外语的会计大姐,两年后真的跳槽去了外企。这让我想到,真正有价值的努力就像煲汤,大火煮沸后更需要文火慢炖。
最近和创业者聊天时发现个新视角:他们口中的“坚持”其实分为两种。一种是咬牙硬撑的悲壮式坚持,另一种则是通过不断调整方法获得的愉悦式持续。后者往往能走得更远,因为把“始终不懈”变成了可迭代的系统,而非自我感动的消耗战。
当看到邻居大爷十年如一日在小区义务修剪花草,突然明白“始终不懈”未必都要轰轰烈烈。有时持续做件小事,比如每天读十页书、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这种稳定的付出反而能构建生活的确定性。就像溪流虽小,经年累月也能凿穿岩石。
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定义这个词:它不该是苦行僧式的自我约束,而是找到内在驱动后的自然延续。就像孩子痴迷拼乐高不会觉得累,成年人若能发现真正热爱之事,所谓的“坚持”就会变成“享受过程的持续探索”。下次当你想要放弃时,不妨问问自己:这件事的底层价值,是否值得我调整方法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