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ù zhōng bù quān
成语解释:有所恃而终不悔改。语本《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孔传:“怙奸自终,当刑杀之。”
成语出处:语出《书·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孔传:“怙奸自终,当刑杀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君子之心未尝不欲其去非而就是,舍邪而适正。其怙终不悛,则当为《夬》之上六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怙終不悛
英文翻译:remain impenitent
怙:1.依靠;仗恃。2.坚持:怙恶不悛。
终:1.最后;末了(跟“始”相对):终点。告终。自始至终。2.指人死:临终(人将要死)。3.终归;到底:终将见效。终必成功。4.自始至终的整段时间:终日。终年。终生。终身。5.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悛:悔改: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怙终不悛”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它描述的现象其实很常见。比如公司里有位中层领导,明明部门业绩连续下滑,下属多次提醒他调整管理方式,他却坚持说:“我带了团队二十年都这么过来的。”结果季度考核时整个部门被通报批评。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有人明知错了还不改?其实背后可能是面子作祟,也可能是思维惯性太强。就像开车走错路,有人会立刻掉头,有人却硬着头皮往前开,总觉得“说不定前面有近道”。这种心理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挺常见。
最近遇到个真实案例:小区物业连续三年提高停车费,业主委员会拿出周边小区的收费数据对比,负责人却拍着胸脯说:“我们服务值这个价”。结果今年空置车位多了三成,这不就是典型的怙终不悛吗?
从个人角度看,这种固执未必全是坏事。历史上哥伦布坚持向西航行发现新大陆,某种程度上也算“怙终不悛”。关键要区分是坚守信念还是逃避反思。就像老张总说“我吃盐比你吃饭多”,可现在的年轻人确实更懂新媒体运营。
有个大学生朋友的故事值得玩味。他论文引用不规范被导师批评,前两次还嘴硬“网上都这么写”,直到查重不过才老实修改。这提醒我们:外界的及时反馈就像刹车系统,能防止在错误路上越走越远。
语言学家发现这个成语在当代使用率其实不高,可能因为四个字都比较书面化。不过它的警示意义依然鲜活——当我们习惯性说“我一直这样”时,不妨停三秒想想:是经验之谈,还是不敢面对改变的借口?
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可以试试“三日验证法”:如果连续三天发现同样的问题,就该启动纠错程序了。毕竟,真正的坚持该像树木生长——主干稳固,枝叶却会朝着阳光自我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