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ún ér bù yì
成语解释:存:保留;议:讨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成语出处:唐·独孤及《仙掌铭并序》:“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暂时不讨论的问题
繁体字形:存而不議
英文翻译:Save but not discuss
存:1.存在;生存:残存。父母俱存。2.储存;保存:封存。存粮。3.蓄积;聚集:存食。新建的水库已经存满了水。4.储蓄:存款。存折。零存整取。把暂时不用的现款存在银行里。5.寄存:存车处。行李先存在这儿,回头再来取。6.保留:存疑。存而不论。去伪存真。7.结存;余留:库存。收支相抵,净存二百元。8.心里怀着(某种想法):存心。心存侥幸。不存任何顾虑。9.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议:1.讨论;商量:自报公议。2.意见:建议。提议。3.评论:物议。无可非议。
哎,你说“存而不议”这成语,听起来有点玄乎,但说白了就是“先放着,别急着讨论”。比如公司开会时,老板突然提了个不靠谱的方案,同事A心里直翻白眼,但嘴上却说:“这事儿咱先存而不议,回头再细琢磨。”你看,这就是典型的“存而不议”——不正面硬刚,但也没说接受。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这和逃避问题有啥区别?”问得好!存而不议的关键在于“时机”。比如你跟朋友争论该吃火锅还是烧烤,眼看要吵起来,突然有人说:“今天先存而不议,抓阄决定吧!”你看,这既避免了冲突,又给未来留了解决空间,可不是单纯摆烂哦。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区业主群里有人提议拆了花坛改停车场,王阿姨立马跳出来:“这事儿得存而不议!咱先看看其他小区怎么处理的。”你品,这招就像打太极——不直接反对,但把问题暂时“冻”住了。要我说啊,生活中很多矛盾,其实就差个“缓冲带”。
不过有人可能担心:“总存而不议会不会变成拖延症?”这话半对半错。记得去年我们团队做项目时,关于设计风格吵得不可开交,最后组长拍板:“方案A和B都存而不议,咱们先推进功能开发。”结果两周后客户自己提了需求,正好跟方案B吻合!所以说啊,有时候让子弹飞一会儿,反而能等到转机。
依我看,现代社会信息爆炸,“存而不议”其实是种智慧筛选器。就像刷短视频时,看到个看不懂的梗,先点收藏再说——保不齐哪天就用上了呢?但切记别滥用,该较真的时候还得较真,你说对吧?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明代官员遇到棘手奏折,常用“留中不发”这招,其实就是古代版的存而不议。你看,老祖宗的智慧到现在都管用。下次遇到进退两难的情况,不妨试试这招,但记住——存而不议不是终点,而是给问题找个合适的停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