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ìng
  • wéi
  • kǒu
  • wéi
  • niú
  • hò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ìng wéi jī kǒu,bù wéi niú hòu

成语解释:牛后:牛的肛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成语出处:《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分句;指人的处世

繁体字形:寍為鶏口,不為牛后

英文翻译:Better a chicken's mouth than a cow's back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的意思

宁:[níng]1.平安,安定:宁静。宁谧。息事宁人。2.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宁亲。归宁。3.守父母之丧,丧假:“前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4.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5.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简称。6.姓。[nìng]1.情愿:宁肯。宁死不屈。宁缺毋滥。2.岂,难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语助,无实际意义:不宁唯是。[zhù]1.贮藏;积聚。同“”。2.久立。同“”。3.大门与屏风之间。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鸡: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牛:1.哺乳动物。草食,反刍。家牛有黄牛、水牛和牦牛等。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中国黄牛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黄牛、延边黄牛等;水牛有温州水牛、滨湖水牛等良种。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比喻固执、倔强,也比喻威风、神气:牛脾气。牛哄哄。他的样子可真牛。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4.牛顿的简称。

后:1.方位词。在背面的(指空间,跟“前”相对):后门。村前村后。2.方位词。未来的;较晚的(指时间,跟“前、先”相对):后天。日后。后辈。先来后到。3.方位词。次序靠近末尾的(跟“前、先”相对):后排。后十五名。4.后代的人,指子孙等:无后。5.君主的妻子:皇后。后妃。6.古代称君主:商之先后。7.姓。

成语评论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到底在说什么?举个例子,职场新人小张同时拿到两家公司的录用通知:一家是行业巨头,但岗位是基层执行;另一家是小公司,职位是项目负责人。他最终选了后者。为什么?用他的话说:“在大公司当螺丝钉,不如在小公司掌握话语权。”这背后正是“宁为鸡口”的典型心态——比起被淹没在庞大体系中,更看重对自身发展的实际掌控。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是不是鼓励大家盲目追求“当老大”?其实不然。比如创业圈的老王,原本在大企业做中层管理,后来辞职开了一家社区咖啡馆。虽然收入不如从前,但他觉得“每天能和顾客聊天、设计新品,这才是生活”。这里的“鸡口”并非指地位高低,而是选择权带来的满足感。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用表面的“体面”换取内心的自主空间。

这个道理在学生群体中同样适用。大学生小陈放弃热门金融专业,选择了冷门的古籍修复方向。家人觉得她“放着金饭碗不要”,她却说:“每天修复残破的书页,看着历史在手中重生,这种成就感无可替代。”当“牛后”或许能走更稳妥的路,但“鸡口”意味着对热爱的坚持。这种现象在现代年轻人中越来越普遍,或许反映出社会对多元价值的包容度正在提升。

有人质疑:追求“鸡口”会不会错失更大机遇?这需要辩证看待。比如自媒体创作者阿杰,坚持做小众科普内容,拒绝加入流量至上的MCN机构。三年后,他凭借扎实的内容积累,反而获得了学术机构的合作邀约。这说明,“鸡口”和“牛后”并非对立选项。真正重要的是明确自己的核心需求:是渴望快速成长的环境,还是需要深耕的土壤?答案因人而异。

从个人观察来看,移动互联网时代让“鸡口”的选择成本大幅降低。一个自由职业者、一个小红书博主、甚至一个手工匠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这种趋势正在重塑传统成功观——未必人人都要挤进“牛群”,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态位更重要。当然,无论选择哪条路,持续积累实力才是关键,毕竟没有真本事的“鸡口”,终会变成“鸡肋”。

回到最初的问题:这个成语究竟在教我们什么?或许不是非此即彼的站队,而是提醒我们审视选择背后的价值排序。当你在“体面但被动”和“自主但艰辛”之间犹豫时,不妨问问自己:十年后回看今天,哪种选择更能让自己坦然微笑?答案藏在每个人的生活哲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