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éi
  • dǒu
  • zhé
  • yā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ù wéi wǔ dǒu mǐ zhé yāo

成语解释: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折腰:下拜,弯腰行礼。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

成语出处:《晋书 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人有骨气

繁体字形:不為五鬥米摺腰

英文翻译:Don't stoop for five Dou rice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意思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五:1.四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见〖工尺〗。

斗:[dòu]1.对打:斗殴。战斗。2.比赛胜负,争胜:斗力。斗劲。斗智。斗志昂扬。3.使动物之间互争高下:斗牛。斗蟋蟀。4.拼合,对准,凑近:斗眼。5.古同“”,逗引。[dǒu]1.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斗酒只鸡(经常用作招待客人的简单酒食,家常便饭)。2.量粮食的器具:斗筲之人(形容人器量狭小,见识短浅)。3.形容小东西的大:斗胆。4.形容大东西的小:斗室。5.像斗的东西:斗车。斗笠。斗篷。熨斗。6.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泛指星:南斗。气冲斗牛(怒气冲天)。7.特指“北斗星”:斗折蛇行。8.古同“”,高耸的样子。9.〔斗拱〕(枓栱)拱是建筑上弧形承重结构,斗是垫拱的方木块,合称斗拱。10.古同“”,突然。

米:1.谷类或其他植物去了皮或壳的种子。特指稻米:小米。花生米。米饭。2.长度单位。1米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

折:[shé]1.断(多用于长条形的东西):树枝折了。桌子腿撞折了。2.亏损:折本儿。折耗。3.姓。[zhé]1.断;弄断:骨折。把树枝折断了。2.损失:损兵折将。3.弯;弯曲:曲折。百折不挠。4.回转;转变方向:转折。刚走出大门又折了回来。5.折服:心折。6.折合;抵换:折价。折账。折变。7.买卖货物时,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例如标价一元的减到九角叫做九折或九扣,减到七角五分叫做七五折或七五扣:对折。打九折。8.元杂剧每一个剧本分为四折,一折相当于后来的一场。9.汉字中有曲折的笔画,形状有“乛乚꒒乙”等。10.姓。11.折叠:折扇。折尺。她把信折好,装在信封里。12.折子:奏折。存折儿。[zhē]1.翻转:折跟头。2.倒(dào)过来倒过去:水太热,用两个碗折一折就凉了。

腰:1.胯上胁下的部分,在身体的中部:弯腰。两手叉腰。2.裤腰:这裤子腰太肥。3.指腰包或衣兜:我腰里还有些钱,足够我们零用的。4.事物的中间部分:山腰。树腰。半中腰。5.中间狭小,像腰部的地势:土腰。海腰。6.姓。

成语评论

哎,大伙儿都知道“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成语吧?但具体啥意思呢?说白了,就是形容一个人有骨气,宁可饿肚子也不愿意为了点小利益低头。比如老张被公司要求加班还不给补贴,他直接撂下一句:“我可不为了这点钱折腰!”转头就辞职了——这可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等等,这成语到底从哪儿来的啊?嘿,这得提到东晋诗人陶渊明。传说他当县令时,上级让他弯腰行礼迎接巡查官,他直接回怼:“我哪能为了五斗米的工资就卑躬屈膝?”结果第二天就卷铺盖回乡下种菊花去了。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职场人面对不合理要求的古代版本么?

现在问题来了:现代社会里,这种“不折腰”的精神还适用吗?要我说啊,得分情况看。隔壁王姐去年拒了家黑心企业的offer,虽然钱多但要求造假账,她坚持原则反而被业内夸成“行走的正能量”。但反过来说,刚毕业的小李为了房租不得不接单熬夜改方案,你说他算不算折腰?生活嘛,有时候确实得在理想和现实间找平衡。

有人可能会问:“这不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这话不全对。你看那些坚持原创的设计师,前期可能穷得叮当响,但积累口碑后反而成了行业标杆。就像我二舅开的手工木匠铺,前三年差点倒闭,现在订单排到明年——有时候暂时的“不折腰”反而能换来更长远的发展。

说到底啊,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划了条底线。就像老话说的“人活一口气”,面对触及原则的问题时,选择站着挣钱还是跪着要饭,往往决定了人生的高度。当然啦,要是遇到实在过不去的坎儿,咱也别太轴,毕竟老祖宗还说过“大丈夫能屈能伸”嘛!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造句

  1. 造句 不为五斗米折腰士可杀,不可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2. 造句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人,在哪里都有。你千万别伤害别人的尊严,尊严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任何的伤害。
  3. 造句 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贵的性格,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一脉相通。
  4. 造句 陶渊明的坚守是宁可饿死路边,也不为五斗米折腰。
  5. 造句 陶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6. 造句 嘿嘿,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老爸,要是知道我现在这个德行,想必会气炸了肺。
  7. 造句 这首《归园田居》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到家乡耕田时作。
  8. 造句 他生性阔达,不拘小节,向来不为五斗米折腰,当然,要是六斗,那就不好说了……
  9. 造句 采菊南山,陶渊明志逸四海,不为五斗米折腰。
  10. 造句 他并没有说出这句话,毕竟现在自己需要靠县衙吃饭,不为五斗米折腰也不是他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