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ì bù kě fēn
成语解释:密:紧密;分:分割。形容十分紧密,不可分割
成语出处: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他们俩在我的印象中是密不可分地处于同一个场面之中。”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十分紧密
繁体字形:密不可分
英文翻译:interwovenness
密:1.事物之间距离近;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小(跟“稀、疏”相对):密植。稠密。紧密。严密。这一带的树长得太密了。2.关系近;感情好:密友。亲密。3.精致;细致:细密。精密。4.秘密:密电。密谈。密约。机密。保密。5.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可:[kě]1.许可:认可。2.能够:牢不可破。3.值得:可爱。4.连词。却;可是。表示转折:他年纪不大,力气可不小。5.副词。1.表示强调:在抗旱斗争中群众的劲头可大啦!2.用在疑问句中加强疑问语气:你可知道?。都说这办法好,可谁敢担保不出问题呢?6.适合:可人意。可口。可心。7.文言副词。大约:年可二十。[kè]〔可汗〕简称汗。古代鲜卑、突厥(jué)、回纥(hé)、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汗(hán)。
分:[fēn]1.区划开: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分会。分行(háng)。4.散,离: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辨别:区分。分析。6.区划而成的部分:二分之一。7.一半: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fèn]1.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料想:“自分已死久矣”。4.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知识分子。
提到“密不可分”,很多人会联想到“形影不离”的画面,比如钥匙和锁、手机和充电器。但成语背后的意义远不止于此。比如,我们可以说:“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密不可分,就像鱼离不开水。”这句话用比喻点明了两者的依存关系,同时暗示破坏环境等于自毁根基。
疑问:为什么有些事物必须“密不可分”?关键在于“功能性互补”。比如大脑和心脏,单独存在都无法维持生命,但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完整的系统。这种关系在团队合作中也很常见——设计师的创意和工程师的技术实现,少了任何一方项目都会停滞。
有个真实案例:某互联网公司曾将产品部和市场部完全割裂,结果新产品因缺乏用户调研而失败。后来两个部门建立联合办公区,问题迎刃而解。这说明“密不可分”不仅是自然规律,更是人为协作的智慧选择。
个人观察:在数字时代,我们与智能设备的关系正在重塑这个成语的含义。手机不再只是工具,而成为记忆载体、社交桥梁甚至情感寄托。有人开玩笑说:“现代人出门可以忘带钱包,但不能忘带充电宝。”这种新型的“密不可分”既带来便利,也引发对技术依赖的反思。
回到成语本身,它的力量在于揭示事物间的深层联结。就像种子需要土壤、阳光和雨水共同作用才能发芽,很多成功案例都是多方因素交织的结果。理解这一点,能帮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更注重系统思维,而不是孤立看待某个环节。
最后思考:当我们在说“密不可分”时,其实是在强调关系的不可替代性。这种认知不仅能用在成语造句,更能启发我们审视生活中的各种联结——从家庭关系到职业发展,懂得珍惜和维护这些纽带,或许就是成语给现代人的最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