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ì huà lián piān
成语解释:指满篇都是毫无价值、令人厌恶的话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骂人
繁体字形:屁話連篇
英文翻译:Bullshit
屁:1.由肛门排出的臭气:放屁。2.比喻没用的或不足道的事物:屁话。屁大点事也值得大惊小怪。3.泛指任何事物,相当于“什么”(多用于否定或斥责):你懂个屁。别翻了,包里屁都没有。
话:1.说出来的能够表达思想的声音,或者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讲话。会话。土话。这两句话说得不妥当。2.说;谈:话别。话家常。茶话会。
连:1.连接:心连心。骨肉相连。天连水,水连天。藕断丝连。这两句话连不起来。2.连续;接续:连演一个多月。连打几枪。3.包括在内:连我三个人。连皮三十斤。连根拔。4.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营,下辖若干排。5.姓。6.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她臊得连脖子都红了。你怎么连他也不认识?。连下棋也不会。连一天都没休息。
篇:1.首尾完整的文章;一部书可以分开的大段落:篇章。《荀子·劝学篇》。2.写着或印着文字的单张纸:歌篇。3.量词。用于文章、纸张、书页等:一篇论文。三篇儿纸。
“屁话连篇”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说的话像屁一样没有价值,还特别冗长。比如公司开会时,有人把十分钟能讲完的内容硬是拖成两小时,台下同事偷偷发消息吐槽:“这发言真是屁话连篇,我都能背下他下一句要说什么了!”
为什么有人会屁话连篇?有时候是准备不足,用废话填补空白;有时则是刻意绕圈子,比如推销员把“这产品能补水”说成“通过纳米级分子渗透技术实现表皮层水合作用”——其实两者是一回事,只是后者听起来更唬人。
记得去年帮亲戚改简历,发现他写了整整三页“吃苦耐劳”“学习能力强”之类的套话。我直接问:“你做过最拿得出手的项目是什么?用数据说话。”结果他半小时就删掉了80%的内容。这说明:去除废话的关键,在于抓住核心事实。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在说废话?有个简单方法:把要说的话用手机录下来回放。如果听到“然后”“那个”“其实呢”这些填充词反复出现,或者同一观点换着花样说三遍,就该警惕了。就像做菜放盐,恰到好处才叫美味,过量只会齁嗓子。
有个有趣现象:越是专业领域,越容易滋生废话。比如某些学术论文里“基于多维视角的范式重构”这种表述,翻译成大白话可能就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当然,适当术语有必要,但若只为显得高深而刻意堆砌,反而暴露底气不足。
最近在读《金字塔原理》,书中强调“结论先行”的沟通方式对我启发很大。试着把重要观点放在开头,再用事例支撑,就像先把主菜端上桌,调料只是点缀。这种表达方式不仅节省时间,还能让听众快速抓住重点——毕竟没人喜欢在沙拉里找牛排。
最后想说,语言本质是工具,用得好能架桥,用不好就筑墙。下次准备长篇大论前,不妨先问自己:“如果只能留一句话,我要传递什么?”这个思考过程本身,就是对抗废话的最佳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