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án piān lèi zhì
成语解释:同“连篇累牍”。
成语出处:明·李东阳《明故资善大夫黎公先生行状》:“楷法遒整,自习业至公牍,连篇累帙,多不可纪数。”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指文辞长
繁体字形:連篇纍袟
英文翻译:keep on repeating at great length
连:1.连接:心连心。骨肉相连。天连水,水连天。藕断丝连。这两句话连不起来。2.连续;接续:连演一个多月。连打几枪。3.包括在内:连我三个人。连皮三十斤。连根拔。4.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营,下辖若干排。5.姓。6.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她臊得连脖子都红了。你怎么连他也不认识?。连下棋也不会。连一天都没休息。
篇:1.首尾完整的文章;一部书可以分开的大段落:篇章。《荀子·劝学篇》。2.写着或印着文字的单张纸:歌篇。3.量词。用于文章、纸张、书页等:一篇论文。三篇儿纸。
累:[lèi]1.疲乏,过劳:劳累。累乏。2.使疲劳:病刚好,别再累着。[lěi]1.连续,重叠,堆积: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2.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累进税。3.连及,连带:累及。牵累。拖累。[léi]1.〔累累〕a.连续成串,如“果实累累”;b.颓丧的样子,如“累累若丧家之犬”。2.〔累赘〕a.多余,不简洁,如“文字累赘”;b.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累赘”(“赘”均读轻声)。
帙:1.古代书画外面包着的布套。2.量词。一套线装书叫一帙。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三句话能说清的事,有人非要写满三页纸。这种「连篇累牍」的现象其实挺常见——就像网购时商品详情页里塞满了花哨的形容词,却找不到关键的尺寸参数。
小王最近在准备项目汇报,初稿足足写了20页。当他把PPT发给主管时,对方回复道:「删掉重复的行业数据,把执行方案浓缩到三页」。这个职场小插曲恰好解释了成语的核心:信息堆砌不等于有效沟通。
为什么会产生连篇累牍? 现代人普遍存在「信息焦虑」,总觉得说得越多越安全。就像新手父母给孩子准备行李,总觉得多带两件衣服更安心。但真正重要的,是抓住关键需求。
如何避免成为话痨? 试试这个「电梯演讲法则」:假设你在电梯里遇到领导,只有30秒说明方案。上周市场部的提案就用了这个方法,把原本40页的报告精简成三个可视化图表,反而获得了更多预算支持。
个人认为,信息精简正在成为核心竞争力。看看那些受欢迎的短视频博主,哪个不是用15秒讲清楚一个知识点?不过凡事都有例外,在撰写学术论文或法律文书时,必要的详尽反而能体现专业性。
下次写邮件前不妨做个测试:把草稿朗读一遍,如果中途自己都觉得无聊,赶紧删减重复内容。记住,好的表达就像调鸡尾酒,关键不在杯子里装多少,而在配比是否恰到好处。
最近帮朋友修改简历时发现,把「负责过多个项目」改成「3个月带领5人团队完成用户增长30%」,说服力立刻提升。这个案例再次印证:精准的数字和动词,往往比形容词的堆砌更有力量。
说到底,文字表达就像烹饪,火候掌握最重要。既不能煮成清汤寡水,也不能熬成浆糊一锅。找到那个「刚刚好」的平衡点,才是职场和生活的智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