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án
  • piān
  • lè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ián piān lèi cè

成语解释:同“连篇累牍”。

成语出处:明·都穆《南濠诗话》:“世人作诗以敏捷为奇,以连篇累册为富,非知诗者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状语;指文辞长

繁体字形:連篇纍册

英文翻译:keep on repeating at great length

连篇累册的意思

连:1.连接:心连心。骨肉相连。天连水,水连天。藕断丝连。这两句话连不起来。2.连续;接续:连演一个多月。连打几枪。3.包括在内:连我三个人。连皮三十斤。连根拔。4.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营,下辖若干排。5.姓。6.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她臊得连脖子都红了。你怎么连他也不认识?。连下棋也不会。连一天都没休息。

篇:1.首尾完整的文章;一部书可以分开的大段落:篇章。《荀子·劝学篇》。2.写着或印着文字的单张纸:歌篇。3.量词。用于文章、纸张、书页等:一篇论文。三篇儿纸。

累:[lèi]1.疲乏,过劳:劳累。累乏。2.使疲劳:病刚好,别再累着。[lěi]1.连续,重叠,堆积: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牍。2.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累进税。3.连及,连带:累及。牵累。拖累。[léi]1.〔累累〕a.连续成串,如“果实累累”;b.颓丧的样子,如“累累若丧家之犬”。2.〔累赘〕a.多余,不简洁,如“文字累赘”;b.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累赘”(“赘”均读轻声)。

册:1.古称编串好的竹简。现指本子:画册。名册。2.帝王赐封爵位、称号等:册封。册立。3.量词。用于书:这部书共四册。

成语评论

连篇累册”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一篇文章接一篇文章,一册书连着一册书”,用来形容内容冗长或重复。比如,有人写工作报告时反复强调同一件事,领导可能会说:“你这报告连篇累册,能不能抓重点?”这时候,大家就能明白问题出在哪儿了。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还有意义?其实,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更追求简洁有效的信息传递。比如短视频的流行,本质上就是对抗“连篇累册”的表达方式。不过,这不代表长内容没有价值——关键在于是否言之有物。个人认为,内容质量永远比形式更重要,但前提是别让读者“在沙漠里找水喝”。

举个例子,某科技公司发布新产品时,如果用20页PPT解释技术原理,观众可能昏昏欲睡;但如果用3页讲清核心功能、用户价值和使用场景,效果反而更好。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思考:如何避免连篇累册有三个实用技巧:1.写作前先画思维导图明确核心;2.每段只讲一个观点;3.删除所有“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的过渡词。

另一个常见场景是日常沟通。朋友向你吐槽工作烦恼,如果她反复描述相似的情节,你可能会觉得“她说得连篇累册”。这时候,可以主动提问帮助对方梳理思路:“你最希望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这种引导既能提高沟通效率,又能避免无效的信息堆砌。

值得注意的是,“连篇累册”并不总代表负面含义。比如学术论文需要详细论证,历史研究需要大量资料支撑。这里的关键在于区分“必要深度”和“冗余内容”。就像做菜时,调料放得适量能提味,放多了反而掩盖食材本味。写作也是如此,当每个段落都服务于核心观点时,长文章也能让人读得津津有味。

最后分享一个观察:地铁站里的广告牌往往只有7个字,而书籍腰封却塞满推荐语。这说明不同载体对信息密度的要求不同。下次当你准备写东西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我的内容更适合做成广告牌,还是写成说明书?找到平衡点,就能让文字真正产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