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yī shū shí
成语解释:疏:通“蔬”,蔬菜。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俭朴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去位家居,亦布衣疏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定语、宾语;形容生活清苦
繁体字形:布衣疎食
英文翻译:Scanty food in cloth
布:1.用棉、麻等织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棉布。麻布。花布。粗布。布鞋。买一块布。2.古代的一种钱币。3.姓。4.宣告;宣布:发布。公布。布告。开诚布公。5.散布;分布:阴云密布。铁路公路遍布全国。6.布置:布局。布防。布下天罗地网。
衣:[yī]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丰衣足食。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糖衣。3.胞衣。4.姓。[yì]穿(衣服);拿衣服给人穿:衣布衣。解衣衣我。
疏:1.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疏导。疏浚。2.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之间空隙大(跟“密”相对):疏林。疏星。3.关系远;不亲近:疏远。亲疏。4.不熟悉;不熟练:生疏。荒疏。5.疏忽:疏于防范。6.空虚:志大才疏。7.分散;使从密变稀:疏散。仗义疏财。8.姓。9.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条陈:上疏。奏疏。10.古书的比“注”更详细的注解;“注”的注:《十三经注疏》。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哎呦,布衣疏食这成语听着像古代穿越来的吧?说白了,它就是形容日子过得简朴,穿粗布衣裳,吃清淡饭菜。不过您可别小瞧这词儿,它背后藏着不少智慧呢!
举个栗子啊——老张退休后搬到乡下,每天粗茶淡饭、棉麻衣裳,邻居笑他“穷酸”,他却乐呵呵说:“布衣疏食,心里反倒踏实!”您瞧,这成语用在这儿是不是特传神?核心问题来了:为啥有人主动选择这种生活?害,要我说啊,人家追求的是“减法生活”,物质简单了,精神反而自由了嘛!
历史书上那些名人故事更有意思。范仲淹年轻时在庙里读书,每天煮一锅粥放凉了划四块,就着咸菜吃两顿。您猜后来咋样?人家考中进士还成了大文豪!这故事告诉我们,布衣疏食不等于没出息,反而能磨炼心性。现在有些年轻人搞什么“极简主义”,不也是这个理儿?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代社会讲究个平衡。我二姨最近跟风吃素,结果营养不良送医院。所以说啊,布衣疏食得量力而行。老祖宗的智慧是提醒咱别铺张浪费,倒不是非得顿顿啃窝头。
最后唠叨句掏心窝的话:现在满大街的网红餐厅和快时尚,反而让人觉得累得慌。偶尔试试布衣疏食的日子,就像给生活按了暂停键。您品,您细品——清粥小菜配棉麻衬衫,说不定能咂摸出点返璞归真的滋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