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yī zhī jiāo
成语解释:布衣:古时平民的衣著。平民之间交往的友谊。指显贵者与没有官职、地位低贱的人相交往。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三》:“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鲍彪注:“言交于未贵时。”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表示贫民间的友谊
繁体字形:布衣之交
英文翻译:friends in days of simple life
布:1.用棉、麻等织成的,可以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材料:棉布。麻布。花布。粗布。布鞋。买一块布。2.古代的一种钱币。3.姓。4.宣告;宣布:发布。公布。布告。开诚布公。5.散布;分布:阴云密布。铁路公路遍布全国。6.布置:布局。布防。布下天罗地网。
衣:[yī]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丰衣足食。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糖衣。3.胞衣。4.姓。[yì]穿(衣服);拿衣服给人穿:衣布衣。解衣衣我。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交:1.把事物转移给有关方面:交活。交税。交公粮。把任务交给我们这个组吧。2.到(某一时辰或季节):交子时。明天就交冬至了。交九的天气。3.连接;交叉:交界。两直线交于一点。4.相连接的时间或地方:春夏之交。太行山在河北、山西两省之交。5.结交;交往:交朋友。建交。6.友谊;交情:绝交。一面之交。7.(人)性交;(动植物)交配:交媾。杂交。8.互相:交换。交流。交易。交谈。9.一齐;同时(发生):交加。交迫。交集。10.姓。11.同“跤”(jiāo)。
哎呦,这“布衣之交”到底啥意思啊?说白了,不就是说两个普通人之间的铁杆友情嘛!举个例子,老王和小李虽然一个是快递员,一个是小摊老板,但俩人下班后经常蹲在路边摊嗦粉,聊人生聊理想,谁有困难另一个立马掏腰包帮忙——这就是典型的“布衣之交”,不讲究身份高低,只看真心换真心。
等等,为啥非得强调“布衣”呢?你品品,古代穿粗布衣服的都是老百姓,这成语其实在夸“平凡中的真情最难得”。就像我邻居张婶和赵姨,一个扫大街一个卖菜,每天互相送热乎饭,二十年如一日。这种交情啊,可比那些酒桌上称兄道弟的塑料情靠谱多了!
说实在的,现在人总爱把“人脉”挂嘴边,但“布衣之交”才是真·社交天花板吧?你看《三国演义》里刘备卖草鞋时结交的关羽张飞,后来成了生死与共的铁三角。要是当年刘备端着“皇叔”架子,这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估计就得改写了。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年轻人搞社交是不是该学学这成语?整天在朋友圈点赞不如约个路边摊撸串。我表弟和他室友就特逗,俩人穷学生时期合吃一碗泡面,现在一个当码农一个送外卖,照样每周雷打不动开黑打游戏。要我说啊,这种不问出处的交情,才是对抗现实压力的秘密武器。
最后抛个问题:你手机里存着几百个联系人,但半夜三点能随叫随到的有几人?就像我老家修自行车的老刘头,他给全村人免费修了二十年车,结果生病时全村人排队送鸡汤。这不就是现代版“布衣之交”的最佳注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