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ìng
  • nàn
  • wè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ìng fù bù sǐ,lǔ nàn wèi yǐ

成语解释: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繁体字形: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英文翻译:To celebrate father's death, Lu Nan is not dead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意思

庆:1.庆祝;庆贺:庆寿。庆丰收。庆功大会。2.值得庆祝的周年纪念日:国庆。校庆。3.姓。

父:[fù]1.父亲:父子。老父。2.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男子:祖父。伯父。舅父。[fǔ]1.老年男子:田父。渔父。2.同“甫1”3.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鲁:1.迟钝;笨:愚鲁。鲁钝。2.莽撞;粗野:粗鲁。鲁莽。这人办事挺鲁的。3.周朝国名,在今山东曲阜一带。4.山东的别称:鲁菜。5.姓。

难:[nán]1.不容易,做起来费事:难处。难度。难点。难关。难熬。难耐。难产。难堪。难题。难以。难于。困难。畏难。急人之难。2.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难免。难为。难保。难怪。难倒(dǎo)。难道。难能可贵。3.不好:难听。难看。[nàn]1.灾祸,困苦:难民。灾难。遇难。逃难。殉难。患难。遭难。避难。排扰解难。2.仇怨:排难解纷。3.诘责,质问:发难。非难。责难。[nuó]古同“”。

未:1.副词。1.不:未便。未知可否。2.没;没有:未见此人。2.地支的第八位。3.未时,旧式记时法,相当于十三点到十五点。

已:1.停止:争论不已。2.副词。已经:早已知道。3.文言副词。太:不为已甚。吾得仲父已难矣。4.后来;不多时:其母…见长蛇数丈入榻下,已忽不见。5.古又同“”。

成语评论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实际意思很简单:不解决根本问题,麻烦就会一直存在。比如你发现家里总是有蟑螂,只喷杀虫剂不堵住墙角的洞,蟑螂永远灭不干净——这就是典型的“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古代鲁国有什么关系?”其实成语背后有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臣庆父接连杀害两位国君,导致国家动荡。百姓发现只要庆父活着,鲁国的灾难就不会结束,后来果然在他死后国家才恢复稳定。

放到今天看,这个成语提醒我们什么呢?想象公司里有个总爱甩锅的同事,每次项目出问题都推卸责任。如果领导只是批评两句而不调整岗位,团队矛盾就会像定时炸弹一样反复爆发——这就是现代版的“不除病根,问题难解”。

有人可能会困惑:“发现问题根源很难吗?”其实关键在于愿不愿意面对。就像疫情期间,有些国家初期只限制出行却不推进疫苗接种,结果防控效果事倍功半。直到后来转变策略,才真正控制住疫情蔓延。

我个人在工作中深有体会。曾经有个项目反复超支,最初总以为是供应商问题,后来发现是内部审批流程存在漏洞。当我们重新设计流程后,不仅成本降了15%,效率还提高了30%。这让我明白:解决问题就像治水,堵不如疏,疏不如导。

下次遇到反复出现的麻烦时,不妨多问自己:是不是在治标不治本?有时候多花半小时分析原因,比花三天应付表面症状更有价值。毕竟,找到“庆父”并解决它,才是终止恶性循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