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í tiān dà huò
成语解释:弥:满。天大的灾祸。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盆儿鬼》:“这都是你不合自揽着这场弥天大祸。”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犯了很大的过错
繁体字形:彌天大禍
英文翻译:overwhelming disaster
弥:[mí]1.满,遍:弥满。弥月(a.整一个月;b.婴儿满月)。弥望(满眼)。弥天(满天,形容极大的)。2.补,合:弥补。弥缝。弥封。3.更加:弥坚。欲盖弥彰。4.水满的样子:弥漫。5.久,远:弥留(病久留不去,后称病重将死)。弥亘(连绵不断)。6.姓。[mǐ]古同“弭”,平息,消灭。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祸:1.灾难;不幸的事或情况。与“福”相对:灾祸。闯祸。2.损害:祸国殃民。
“弥天大祸”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小明偷偷把家里的车开出去兜风,结果撞坏了邻居家的围墙,还差点伤到路人——这对他来说就是一场“弥天大祸”。这个成语专门用来形容那些后果严重到超出想象的祸事,就像乌云突然遮住整个天空一样让人措手不及。
有人可能会问:“多大的事情才算弥天大祸?”其实关键不在于事情本身的规模,而在于它带来的连锁反应。比如历史上著名的“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点燃烽火台,看似是场玩笑,最终却导致诸侯不再信任朝廷,间接酿成西周灭亡的惨剧。这种蝴蝶效应式的灾难,正是成语想表达的深层含义。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也能找到类似的影子。某公司程序员误删了核心数据库,导致全国门店系统瘫痪三天。这看似是个人操作失误,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害,完全当得起“弥天大祸”四个字。有趣的是,这类事件往往始于某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疏忽,就像谚语说的“失了一颗铁钉,丢了一个国家”。
为什么人们需要这样的成语?除了警示作用,它还暗含着“防患于未然”的智慧。我曾目睹朋友因忘记关煤气灶引发厨房火灾,虽然及时扑灭,但那惊心动魄的十分钟足够让人理解:生活中的“弥天大祸”,常常藏在那些我们觉得“不至于吧”的侥幸心理里。
换个角度想,这个成语也给我们提供了心理缓冲。当真正遭遇重大挫折时,用“弥天大祸”来形容现状,反而能帮助当事人跳脱情绪漩涡——既然已经是最糟糕的情况,接下来就该专注解决问题了。就像遭遇台风袭击的渔村,当村民们说出“这是弥天大祸”时,眼神里闪烁的不仅是惊恐,还有重建家园的坚定。
最后要提醒的是,语言就像工具箱里的锤子,关键看你怎么用。与其战战兢兢害怕“弥天大祸”降临,不如把这份警惕转化为日常的细心谨慎。毕竟,预防永远比补救来得轻松,而真正智慧的人,懂得在风平浪静时就系好救生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