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ān
  • zu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í tiān dà zuì

成语解释:形容极大的罪恶。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四折:“纵有那弥天罪,也难赎。”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极大的罪恶

繁体字形:迷天大辠

英文翻译:A great crime

迷天大罪的意思

迷:1.辨认不清:迷路。迷失方向。2.失去知觉:昏迷。3.对某一事项过于喜爱,情不自主:入迷。迷恋。4.使沉醉;使昏乱:月色迷人。财迷心窍。5.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球迷。棋迷。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2.古同“”。

罪:1.犯法的行为:罪大恶极。立功赎罪。2.过失:不应归罪于人。3.依法给予的刑罚;惩处:判罪。待罪。4.苦难;痛苦:受罪。

成语评论

迷天大罪到底是个什么概念?举个通俗的例子:张三偷了邻居家一只鸡,这算普通错误;但若他勾结外敌泄露国家机密,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就是典型的迷天大罪。两者虽然都叫"错误",严重程度却像萤火虫和太阳的差别。

有人可能会问:"迷天大罪和普通违法有啥本质区别?"关键在于行为对社会根基的破坏程度。比如明朝严嵩贪腐白银二百多万两,相当于当时全国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三,这种动摇国本的罪行才配得上"迷天"二字。就像现代人挪用公款买别墅,与贪污救灾款导致灾民死亡,在法律眼中完全是两个量级的过错。

职场中也有类似分野。普通员工迟到早退是纪律问题,但若财务总监伪造账目掏空公司,这就成了商业领域的迷天大罪。有个真实案例:某上市公司CFO通过阴阳合同转移资产,导致三万员工养老金蒸发,这种系统性破坏远比个人失职可怕。

值得讨论的是:迷天大罪能被原谅吗?从法律角度看,这类罪行往往伴随不可逆的后果。就像《水浒传》里林冲误入白虎堂,虽然是被设计陷害,但破坏军事禁地的行为本身已构成重罪。不过现代司法更注重动机审查,去年某省高院改判的走私案中,法官特别区分了主观恶意与客观危害的权重。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的警示意义愈发重要。网络时代,普通人也有可能因技术滥用酿成重大灾祸。比如某程序员故意在交通系统植入病毒,这种行为造成的连锁反应,可能比传统犯罪更符合"迷天"的定义。但换个角度看,这种词汇的使用也应该与时俱进——毕竟在法治社会,没有什么罪行能真正"遮蔽天空"。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我们用"迷天大罪"形容某件事时,是否在潜意识里预设了不可饶恕的立场?这种语言习惯对司法公正会产生什么影响?答案或许就像清晨的雾气,看似朦胧却真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