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áng jiā yú rén
成语解释:把一个人或一方的意见、看法勉强加诸于别人
成语出处:王朔《过把瘾就死》:“你就是这么霸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强加于人,而我不吃这一套!”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強加于人
英文翻译:foist one's opinions upon others
强:[qiáng]1.力量大(跟“弱”相对):强国。富强。身强体壮。工作能力强。2.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坚强:要强。责任心强,工作就做得好。3.使用强力:强制。强渡。强占。强索财物。4.使强大或强壮:富国强兵。强身之道。5.优越;好(多用于比较):今年的庄稼比去年更强。6.用在分数或小数后面,表示略多于此数(跟“弱”相对):实际产量超过原定计划12%强。7.姓。[qiǎng]勉强:强迫。强笑。强辩。强不知以为知。[jiàng]强硬不屈;固执:倔强。
加: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二加三等于五。功上加功。2.使数量比原来大或程度比原来高;增加:加大。加强。加快。加速。加多。加急。加了一个人。3.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加符号。加注解。4.“加”跟“加以”用法不同之点是“加”多用在单音节状语之后。5.姓。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b)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d)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e)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f)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2.后缀。a)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b)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於”3.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什么是“强加于人”?举个现实例子:同事小王总在午休时大声外放短视频,你委婉提醒"这里毕竟是办公区",他却笑着说"大家一起热闹嘛"。这就像硬把辣椒塞给不吃辣的人,还觉得是为对方好。
为什么人会有这种心理?我曾观察过小区里教孩子滑轮滑的家长:妈妈反复念叨"膝盖要弯45度",孩子却因过度紧张摔得更惨。后来换成"你试试身体前倾"的引导式建议,孩子反而半小时就学会了。核心问题在于:我们常把自己的认知框架当成唯一标准。
朋友间也存在隐形强加。去年聚会时,阿琳坚持要给我介绍对象,我说现在专注事业,她却说"女生过了三十就贬值"。这种"为你好"的背后,其实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当真理。后来我给她看《哈佛商业评论》关于女性职业发展的数据报告,她反而开始反思自己的观念。
有个反常识观点:强加于人有时源自善意。就像我外婆总给我寄老家腊肉,虽然我多次说现在少吃腌制品,但她觉得"这是最珍贵的心意"。后来我改成视频教她做轻食沙拉,现在她成了小区里的健康饮食推广员。你看,调整表达方式就能把强加变成共建。
在职场带新人时,我发现"脚手架教学法"特别管用:先观察对方现有能力,在薄弱处提供临时支持,就像建筑工地的脚手架,随着对方成长逐步撤除。这比直接说"你必须按我的方法做"效率高3倍不止。关键是把"你应该"换成"我们可以试试"。
与其纠结如何避免被强加观念,不如培养"认知弹性"。就像吃自助餐,别人的建议是菜品陈列,选不选择权在自己。上周读书会有人批判我喜欢的作家,我回应"感谢提供新视角,不过他的文字确实陪我渡过过艰难时光"。这种态度既保持开放,又守住边界。
真正有效的沟通,往往发生在平等对视时。就像好的摄影师知道,强行让模特摆姿势不如捕捉自然表情。下次想提建议时,不妨先说句:"这是我的个人经历,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参考价值?"这小小的话术改变,能让信息传递效率提升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