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ōng zì hòu ér bó zé yú rén
成语解释:躬:自身;责:责备,责问。多严于律己,少苛求别人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世
繁体字形:躳自厚而薄責于人
英文翻译:Bow from thick to thin
躬:1.自身;亲自:躬逢。反躬自问。躬行实践。2.弯下(身子):躬身下拜。
自:1.自己:自动。自卫。自爱。自力更生。自言自语。自告奋勇。自顾不暇。不自量力。2.自然;当然:自不待言。公道自在人心。两人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话说。3.姓。4.从;由:自小。自此。自古。自远而近。自北京出发。选自《人民日报》。来自各国的朋友。
厚:1.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大(跟“薄”相对):厚木板。厚棉衣。嘴唇很厚。2.厚度:下了两寸厚的雪。3.(感情)深:深情厚谊。交情很厚。4.厚道:宽厚。忠厚。5.(利润)大;(礼物价值)大:厚利。厚礼。6.(味道)浓:酒味很厚。7.(家产)富有;殷实:家底儿厚。8.优待;推崇;重视:厚此薄彼。厚今薄古。9.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薄:[báo]1.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薄片。2.淡:酒味薄。3.(感情)冷淡:待他不薄。4.不肥沃:薄田。[bó]1.微;少;弱:薄技。薄产。单薄。2.不厚道;不庄重:刻薄。轻薄。3.看不起;慢待:鄙薄。厚此薄彼。4.迫近;靠近:日薄西山。[bò]〔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对生,茎、叶有清香味,为清凉解表药,也可提炼出芳香化合物(用于食品、日用品等)。
责:[zé]1.责任,分(fèn)内应做的事:责任。尽责。负责。职责。专责。责无旁贷。2.要求:责求。责令。责成。3.指摘过失:求全责备。责怪。斥责。责罚。谴责。4.质问,诘(jié)问:责问。责难。责让。5.旧指为了惩罚而打:鞭责。杖责。[zhài]古同“债”。
于:1.a)在:她生于1949年。来信已于日前收到。黄河发源于青海。b)向:问道于盲。告慰于知己。求救于人。c)给:嫁祸于人。献身于科学事业。d)对;对于:忠于祖国。有益于人民。形势于我们有利。e)自;从:青出于蓝。出于自愿。f)表示比较:大于。少于。高于。低于。g)表示被动:见笑于大方之家。2.后缀。a)动词后缀:合于。属于。在于。至于。b)形容词后缀:勇于负责。善于调度。易于了解。难于实行。“於”3.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这句成语,乍一听有点文绉绉的,其实用大白话说就是:对自己狠一点,对别人宽容点。比如同事搞砸了项目,你心里火冒三丈,但先压住脾气问自己:“换作是我,能比他做得更好吗?”这时候你可能发现,自己上周也犯过类似的低级错误。
有人会问:“总反思自己,会不会变成老好人?”其实关键在于平衡。比如朋友借钱不还,你可以先检查自己是否提前沟通清楚还款时间,但该催款时也要坦率表达诉求。就像炒菜放盐,少了没滋味,多了齁嗓子——对自己严格是为了成长,对他人宽容是为了关系不崩盘。
最近有个真实案例:某快递小哥送错包裹,客户没破口大骂,反而说“最近天气热,你们不容易”。结果小哥主动加班找回包裹,还自掏腰包补偿客户。你看,少点责备反而激发了对方的责任感。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打碎碗,我妈要是劈头盖脸骂,我肯定躲着哭;但她先说“碗太滑了是吧”,我立马主动收拾碎片。
有个有意思的现象:越是厉害的人,越容易“甩锅”给自己。作家写完书会反复修改几十遍,运动员输了比赛先分析自身动作。不是说别人永远没错,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就像开车遇上堵车,骂前车不如检查自己的刹车灯亮不亮——前者只能生气,后者真能避免事故。
有人担心:“总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会不会很累?”其实换个角度想,这就像手机系统更新。每次遇到矛盾就给自己打个补丁,日子久了反而运行更流畅。上个月我和室友因为打扫卫生吵架,后来定了个轮流值日表,现在厨房干净得能照镜子。关键是把“反思”变成解决问题的工具,不是自我攻击的棍子。
最后说点实在的:下次遇到糟心事,试试这个口诀——先问“我能改变什么”,再说“别人哪里没做好”。就像处理毛衣线头,揪自己的线头能理顺,扯别人的线头只会让整件衣服散架。毕竟生活不是找犯人游戏,而是共同织网的协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