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g hún wèi dìng
成语解释:惊魂:受惊吓的心灵。形容受惊吓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成语出处:宋 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驚魂未定
英文翻译:be still suffering from the shock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魂:1.指精神或情绪:梦魂萦绕。神魂颠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国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诗魂。
未:1.副词。1.不:未便。未知可否。2.没;没有:未见此人。2.地支的第八位。3.未时,旧式记时法,相当于十三点到十五点。
定:1.平静;稳定:立定。坐定。心神不定。2.固定;使固定:定影。定睛。手表坏了,表针定住不动了。3.决定;使确定:商定。定计划。开会时间定在明天上午。4.已经确定的;不改变的:定理。定论。定局。5.规定的:定量。定时。定期。6.约定:定酒席。7.必定;一定:定可取得胜利。8.姓。
遇到突发状况时,人常常会陷入"惊魂未定"的状态。举个例子,有位朋友在高速公路遭遇追尾事故,车尾被撞得凹进去一大块,他事后回忆说:"当时握着方向盘的手抖得停不下来,回家后整晚都在重复看行车记录仪,真是惊魂未定。"这种描述比单纯说"害怕"更生动,因为它精准捕捉到人在强烈刺激后持续性的心理余震。
为什么这个成语特别贴切?试想台风天被困电梯的经历:剧烈摇晃的轿厢、忽明忽暗的灯光、时断时续的手机信号。当救援人员撬开电梯门时,虽然身体已经脱险,但"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挪不动步子,脑子里还在回放刚才的哐当声",这种既包含生理反应又带有心理残留的状态,就是"惊魂未定"的最佳注解。
有人问:这种情况和普通后怕有什么区别?其实关键在于时间维度。比如目睹火灾的路人,事发时可能忙着报警逃生,真正"扶着行道树干呕,看着消防车红蓝灯光在眼前晃成虚影"的强烈反应,往往出现在危机解除后的半小时到数日间。这种延迟出现的应激反应,正是成语里"未定"二字的精髓所在。
个人认为,现代人其实经常经历"弱化版"的惊魂未定。比如手机突然黑屏发现没保存工作文档,或是网购支付时手抖输错三次密码锁死账户。这些看似细小的生活插曲,同样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心率加快、手心出汗等身体信号,只不过我们习惯用"吓死我了"这类口语化表达,反而让这个精准的成语渐渐退居二线。
如何快速平复这种状态?神经科学研究者给出过实用建议:有意识地做5次深呼吸,配合从100开始倒数7的递减数列(100-93-86...)。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却能有效打断大脑的惊恐循环。就像暴雨过后积水的路面,总要等排水系统慢慢运作,才能恢复往日的平整通畅。
下次遇到让人心头狂跳的突发事件,不妨观察自己恢复平静的过程。或许会惊讶地发现,从"惊魂未定"到"尘埃落定"的转变中,藏着人类心理自我保护机制的奇妙设计。这种认知本身,或许就能成为平复情绪的另类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