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g
  • hún
  • dò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ng hún dòng pò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恐惧

成语出处:清 陈确《示儿帖》:“《易》曰:‘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罪大而不可解。’每读《易》至此,未尝不惊魂动魄,心胆堕地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恐惧

繁体字形:驚魂動魄

英文翻译:very afeared

惊魂动魄的意思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魂:1.指精神或情绪:梦魂萦绕。神魂颠倒。2.特指崇高的精神:国魂。民族魂。3.泛指事物的人格化精神:花魂。诗魂。

动:1.(事物)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跟“静”相对):流动。风吹草动。你坐着别动。2.“働”是“劳动”的“动(動)”的异体字。3.改变(事物)原来的位置或样子:搬动。挪动。改动。动用。兴师动众。4.使用;使起作用:动笔。动手。动脑筋。5.触动(思想感情):动心。动怒。动了公愤。6.感动:动人。不为亲情所动。7.吃;喝(多用于否定式):这病不宜动荤腥。他向来不动酒。8.动不动;常常:动辄得咎。影片一经上演,观众动以万计。

魄:1.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魂魄。2.魄力或精力:气魄。体魄。

成语评论

惊魂动魄”这个词,光是读出来就让人心里一紧。比如你看电影时主角在悬崖边摇摇欲坠,手心冒汗的瞬间;或是深夜独行听到身后脚步声突然加快,脊背发凉的那一刻——这些场景用“惊魂动魄”形容再贴切不过。

为什么这个成语总能精准戳中情绪?因为它自带“强对比感”。想象登山者前一秒还在欣赏云海,下一秒绳索突然断裂;或是急诊室里监护仪警报声突然响起,家属从椅子上弹起来的场景。这种从平静到剧变的撕裂感,正是“惊魂动魄”的魔力所在。

有人问:“日常能用这个词吗?”当然可以!比如暴雨天开车突然打滑,车身擦着护栏火星四溅;或是公司年会抽奖环节,大屏幕定格在自己工号的刹那。这些真实的生命片段,远比虚构故事更让人心跳加速。

我发现现代人其实每天都在经历“微缩版惊魂动魄”。地铁关门瞬间冲进车厢的白领,直播间倒计时抢购的消费者,甚至刷短视频时突然弹出的恐怖画面——这些碎片化冲击正在重塑我们的情绪阈值。或许正因为日常的刺激太多,真正的“惊魂动魄”反而需要更强烈的戏剧张力才能被感知。

有个有趣的悖论:越是安稳的时代,人们越渴望体验可控的“惊魂动魄”。蹦极、密室逃脱、过山车项目的火爆,本质上都是安全范围内的肾上腺素游戏。这种对紧张感的主动追逐,或许是人类对抗日常麻木的特效药。

下次遇到让你呼吸停滞的瞬间,不妨跳出当下感受观察自己:瞳孔是否放大?指尖是否发麻?这些生理反应正在为“惊魂动魄”作注解。生活本就是由无数个这样鲜活的切片组成,重要的是在风浪过后,我们依然保有对平静的珍视与对未知的好奇。

惊魂动魄的造句

  1. 造句 那是一张令人惊魂动魄的脸蛋,长长的睫毛如冰霜高悬眼帘,高隆的鼻子,小巧的唇,身材纤细,看上去十三四岁左右,活脱脱的中学生模样。
  2. 造句 刚刚出了人命,此时又忽然出现这个声音,不得不让他惊魂动魄。
  3. 造句 当一切重新变得安静下来,惊魂动魄的场面变得格外凄惨。
  4. 造句 摇晃着沉重而昏晕的大脑,回想着昨天惊魂动魄的情形不由的陷入其中。
  5. 造句 霍宗奇同样神色震动,一脸的惊魂动魄。
  6. 造句 此时,双方九个人一拥而上,上演了一场惊魂动魄,精采绝伦的的决斗。
  7. 造句 隐约的,张基正听见九支弩箭破空的厉啸声,惊魂动魄。
  8. 造句 这小少爷自己在房间许久不见出来,此刻突然发声大笑,虽然说不上什么惊魂动魄但也是蛮瘆人的,莫不是出了什么意外。
  9. 造句 整个故事充满着辛辣苦甜喜剧,闹剧幽默搞笑,令人寻味,情节里浓郁缠绵惊魂动魄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趣味盎然,精畅悦目定会把你的思绪带到那疯狂的年代。
  10. 造句 作为唯一的听众,夏露薇脸上露出茫然的神色,显然还没从戴家那段惊魂动魄的家族史中清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