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ān
  • huā
  • zhā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iān huā zhāi yè

成语解释:拈:用指取物;花:女子。比喻男性玩弄女性,嫖妓等

成语出处:明·朱权《卓文君》第二折:“倚翠偎红,拈花摘叶。”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男性

繁体字形:拈蘤摘葉

英文翻译:Picking leaves and flowers

拈花摘叶的意思

拈:用手指头夹;捏:信手拈来。注:拈,旧又读niǎn,同“”“捻”,义为“用手指搓”。《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据此将“撚”处理为“拈”的异体字。但今天“用手指搓”的意义多使用“捻”,而在“拈”字下只注niān音,义为“用手指夹取”。因此,今天“拈”(niān,用手指夹取)与“撚”(niǎn,用手指搓)音义都不同,二者已不存在异体关系,不再将“撚”作为“拈”的异体字。

花: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一朵花儿。2.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盆儿。花儿匠。种花儿。3.(花儿)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灯花儿。火花。雪花儿。4.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许多火花,供人观赏:花炮。礼花。放花。5.花纹:白地蓝花儿。这被面花儿太密。6.颜色或种类错杂的:花白。花猫。花花绿绿。7.(眼睛)模糊迷乱:眼花。昏花。8.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袖子都磨花了。9.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花招儿。花账。花言巧语。10.姓。11.用;耗费:花费。花钱。花时间。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摘:1.取(植物的花、果、叶或戴着、挂着的东西):摘梨。摘一朵花。摘帽子。把灯泡摘下来。2.选取:摘要。摘录。从全文中摘了一段。3.摘借:摘了几个钱救急。

叶:[yè]1.叶子,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树叶。复叶。2.某些像叶子的薄片:铜叶。扇叶。3.同“”。4.较长时期的某一段:20世纪中叶。[xié]和洽。常指声音的调谐:叶声。叶韵。

成语评论

拈花摘叶”这个成语,听起来像是轻松的小事,但背后藏着什么深意呢?比如有人问:“为什么说工作中不能总‘拈花摘叶’?”其实啊,这里指的是只挑简单的任务做,逃避复杂问题。比如小张总喜欢处理简单的数据录入,却对策划方案避而不谈,结果几年下来能力毫无进步——这就是典型的“摘叶不栽树,拈花不结果”。

再举个例子:小红学画画时只临摹简单的花草,却不敢尝试人物素描。朋友问她:“为什么进步这么慢?”她回答:“复杂的我画不好啊!”你看,“拈花摘叶”的心态让她错失了突破的机会。其实就像剥洋葱,只剥最外层永远尝不到芯子的甜味。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简单的事不值得做吗?”当然值得,但关键在于平衡。好比吃饭不能只吃开胃菜,工作中也需要把基础任务当作跳板。我观察到,那些职场中快速成长的人,往往在完成常规工作后,会主动“挖竹笋”——寻找隐藏的挑战机会。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在提醒我们关注事物的本质。比如选购家电时,有人被外观设计吸引(拈花),却忽略核心参数(摘叶)。这时候需要反问自己:我们是真的在解决问题,还是在做表面功夫?就像买雨伞不能只看花纹,防水性能才是关键。

生活中还有个有趣的对照:园艺师傅修剪枝叶时看似在“摘叶”,实则是为了让树木更好生长。这说明同样的动作,动机不同结果就不同。或许成语真正的启示在于:不要为了轻松而选择轻松,而要为成长做出选择。

最后分享个观察:现代人刷短视频时不停“划走”的动作,像极了成语描绘的场景——不断摘取新鲜叶片,却难以深究任何内容。这种习惯性“拈花摘叶”,正在悄悄改变我们的思维深度。下次当手指准备滑动时,不妨问问:此刻的轻松选择,真的能让我有所收获吗?

拈花摘叶的造句

  1. 造句 而此时看来,虽达不到于千里之外取人首级,但做到拈花摘叶,草木皆兵已不再是遥不可及。
  2. 造句 慢时仿佛随波逐流,拈花摘叶;快时犹如激流勇进,油锅取栗。
  3. 造句 正所谓强者拈花摘叶也可杀人,赵勋这一吼,普通人绝对会死!“耳边清风!”。
  4. 造句 叶风淡淡道,看着三把明晃晃的匕首,他的手动了,像是拈花摘叶,三把匕首已经落到了他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