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ǎo
  • niān
  • hu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rě cǎo niān huā

成语解释:惹、拈:指挑逗、勾引;花、草:比喻女子。旧时指男子在外面挑逗、勾引女人;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我从来斩钉截铁常居一,不是恁惹草拈花没掂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

繁体字形:惹艸拈蘤

英文翻译:have a fancy for prostitutes

惹草拈花的意思

惹:1.招引;引起(不好的事情):惹事。惹祸。惹麻烦。2.(言语、行动)触动对方:不要把他惹翻了。这人脾气大,不好惹。3.(人或事物的特点)引起爱憎等的反应:惹人注意。惹人讨厌。一句话把大家惹得哈哈大笑。

草:1.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野草。青草。割草。2.指用作燃料、饲料等的稻、麦之类的茎和叶:稻草。草绳。草鞋。3.旧指山野、民间:草贼。草野。4.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草驴。草鸡。5.草率;不细致:潦草。字写得很草。6.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a)汉字形体的一种:草书。草写。真草隶篆。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大草。小草。7.初步的;非正式的(文稿):草案。草稿。8.起草:草拟。

拈:用手指头夹;捏:信手拈来。注:拈,旧又读niǎn,同“”“捻”,义为“用手指搓”。《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据此将“撚”处理为“拈”的异体字。但今天“用手指搓”的意义多使用“捻”,而在“拈”字下只注niān音,义为“用手指夹取”。因此,今天“拈”(niān,用手指夹取)与“撚”(niǎn,用手指搓)音义都不同,二者已不存在异体关系,不再将“撚”作为“拈”的异体字。

花: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一朵花儿。2.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盆儿。花儿匠。种花儿。3.(花儿)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灯花儿。火花。雪花儿。4.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许多火花,供人观赏:花炮。礼花。放花。5.花纹:白地蓝花儿。这被面花儿太密。6.颜色或种类错杂的:花白。花猫。花花绿绿。7.(眼睛)模糊迷乱:眼花。昏花。8.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袖子都磨花了。9.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花招儿。花账。花言巧语。10.姓。11.用;耗费:花费。花钱。花时间。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成语评论

小明最近总被朋友调侃“惹草拈花”,但他自己一头雾水:“这词到底啥意思?”其实,“惹草拈花”常用来形容人行为轻浮,尤其在感情中不够专一。比如同事聚餐时,小李总是对每个新来的女同事献殷勤,甚至同时约三个人周末看电影。这种“广撒网”的行为,大家背后就悄悄说他“惹草拈花没个正经”。

有人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男女关系里吗?”其实不然。比如小区王阿姨总爱打听别人隐私,今天跟张家长八卦,明天找李家短闲聊,邻居们背后也笑她“像蝴蝶似的到处惹草拈花”。可见只要涉及“注意力分散、行为随意”的场景,都能用这个成语来调侃。

有个有趣的现象:现在年轻人反而觉得这个词有点“老派”。就像上周聚会时,00后的小美听到这个词直接笑场:“现在谁还为一棵树放弃森林啊?”这种观念差异恰恰反映出时代变化——老一辈更看重专一,年轻人更强调自由选择。不过依我看,追求自由没问题,但若是把感情当游戏伤害他人,那就真应了成语里的警示意味了。

最后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个成语用“花草”作比喻?其实古人早就观察到,蜜蜂采蜜时东碰西沾的样子,和人类见异思迁的行为有异曲同工之妙。就像公园里总有人边拍照边摘花,最后把花枝弄得七零八落。所以下次见到类似行为,不妨幽默地说句:“您这是要开植物标本馆啊?”既能表达态度,又比直接批评更让人容易接受。

说到底,这个千年成语能流传至今,正因为它像面镜子照出人性弱点。但换个角度想,或许我们不该总用老眼光评判他人——有人天生性格开朗爱交友,只要不越界,多点生活情趣也未尝不可。就像花园里需要蝴蝶授粉,社会也需要不同性格的人增添色彩,关键要把握“欣赏”和“冒犯”的界线。

惹草拈花的造句

  1. 造句 这个人水性杨花,经常在外面惹草拈花。
  2. 造句 这人真是位花花公子,整天在外面惹草拈花。
  3. 造句 不堪入耳,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惹草拈花,俗不可耐,淫辞秽语。
  4. 造句 1916年,茅盾进入商务印书馆,青年才俊,纵使不主动去惹草拈花,也会有蝶舞娥飞。
  5. 造句 “您”、“恁”二字互为异体始见于元代,比如,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我从来斩钉截铁常居一,不似恁惹草拈花没掂三”这样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