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ā bù xià liǎn
成语解释:指碍于情面,不能拒绝或不便开口
成语出处:王朔《浮出海面》:“我表示拉不下脸,只好随他们去抄,果然抓走一些嫌疑犯。”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人
繁体字形:拉不下臉
英文翻译:Can't hold back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拉锯。拉纤。把车拉过来。2.用车载运:平板车能拉货,也能拉人。3.带领转移(多用于队伍):把二连拉到河那边去。4.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拉胡琴。拉手风琴。5.拖长;使延长:拉长声音说话。快跟上,不要拉开距离!6.拖欠:拉亏空。拉下不少账。7.抚养:他母亲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帮助:人家有困难,咱们应该拉他一把。9.牵累;拉扯:自己做的事,为什么要拉上别人?10.闲谈:拉话。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与物件接触,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使物件破裂或断开;割:把皮子拉开。手上拉了个口子。“剌”[lǎ]见〖半拉〗、[là]同“落”(là)。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脸:1.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圆脸。洗脸。2.(脸儿)某些物体的前部:门脸儿。鞋脸儿。3.情面;面子:丢脸。不要脸。4.(脸儿)脸上的表情:笑脸儿。把脸一变。
“拉不下脸”这个成语,指的是人在某些场合因自尊心或面子问题,难以做出妥协、道歉或示弱的行为。比如,同事之间因为工作分歧产生矛盾,明明知道自己有错,但为了“保持气势”,硬着头皮死不认错,这就是典型的“拉不下脸”。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会“拉不下脸”?其实这和人性中的自我保护机制有关。比如父母批评孩子时,即使发现自己错怪了孩子,也可能因为“家长权威”的包袱,不愿意开口说一句“刚才是我误会了”。这种心理就像给自己套了个透明盔甲——外人看来漏洞百出,自己却觉得这样才“安全”。
职场上有个常见场景:新人小王负责的项目出现失误,领导当众指出问题。小王心里清楚错误根源在自己,但当着全组人的面,他支支吾吾地解释“网络延迟导致数据没同步”,就是不肯坦然承认操作疏忽。这时候的“拉不下脸”,往往会让小错误发酵成大问题。
如何破解这个困局?我的经验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去年我和邻居因为停车位争执,双方都坚持自己“先到先得”。僵持三天后,我主动敲门说:“要不咱们画个停车时间表?”结果发现对方早就想和解,只是怕“先开口就输了”。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面子危机”,在别人眼里不过是生活里的小插曲。
有趣的是,越是亲密的关系,越容易陷入“拉不下脸”的怪圈。朋友间借钱后不好意思催还,夫妻吵架后冷战等着对方服软,这些场景里,主动打破僵局的人反而更容易获得尊重。就像拧紧的瓶盖,轻轻转松比继续较劲省力得多。
观察身边那些人际关系处理得当的人,他们有个共同点: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下面子”。上周在菜市场见到个摊主,错把10元报价说成15元,顾客指出后他立刻笑着改口:“您这眼力比我电子秤还准!”既化解了尴尬,又赢得了回头客。这种灵活的处世智慧,比固执地维护面子更有价值。
说到底,“拉不下脸”的本质是害怕被评价。但换个角度想,当我们能坦然面对不完美,反而会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就像沾了墨水的衬衫,大大方方指着污渍说“这是今早的意外创作”,比藏着掖着更显从容。毕竟,真正重要的不是脸上那层薄薄的面子,而是骨子里的坦荡与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