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í
  • xià
  • y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í bù xià yàn

成语解释: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成语出处:唐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食不下咽

英文翻译:unable to eat

食不下咽的意思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咽:[yān]口腔后部主要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的管子。分成三部分,上段跟鼻腔相对叫鼻咽,中段跟口腔相对叫口咽,下段在喉的后部叫喉咽。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路。也叫咽头。[yàn]使嘴里的食物或别的东西通过咽头到食管里去:咽唾沫。细嚼慢咽。狼吞虎咽。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yè]声音受阻而低沉:哽咽。喇叭声咽。

成语评论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肚子饿得咕咕叫,可面对一桌子饭菜就是没胃口,筷子在碗里搅来搅去,食物却像卡在喉咙里咽不下去。这就是“食不下咽”的真实写照。

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王阿姨最近发现儿子小杰总躲房间里不出来,饭量从每顿两碗减到半碗都吃不完。她忍不住问:“你这是跟饭菜闹别扭呢?”小杰这才说,高考倒计时让他焦虑得食不下咽。你看,这里的“食不下咽”既描绘了生理反应,又暗示了心理压力。

为什么人会食不下咽呢?核心问题其实藏在情绪和生理的联动反应里。当大脑被焦虑、悲伤等强烈情绪占据时,自主神经系统会自动降低消化功能,就像手机开启省电模式会关闭后台程序一样。这时候不是饭菜不香,而是身体开启了“应急状态”。

有个有趣的发现:同样面对工作压力,有人会暴饮暴食,有人却茶饭不思。这让我想到,每个人处理情绪的方式就像指纹一样独特。比如设计师李姐赶项目时,办公桌上总堆满零食袋;而程序员老张遇到技术难题时,咖啡凉了都想不起喝一口。这种差异恰恰说明“食不下咽”不是简单的胃口问题,更像是心灵发出的预警信号。

换个角度看,偶尔的食不下咽未必是坏事。就像春天的树木会落叶为新芽腾地方,身体偶尔的“罢工”也许是在提醒我们该调整生活节奏了。上周邻居陈叔体检后决心戒烟戒酒,头三天他抱怨饭菜没滋味,可熬过适应期后,反而发现了清炒时蔬的鲜甜。这让我联想到,暂时的食欲消退说不定是身体在做“系统升级”。

遇到食不下咽的情况该怎么办?试试这个三步法:先给情绪做个“体检”,像检查邮件那样梳理烦心事;然后来点温和运动,比如散步十分钟;最后从清淡食物开始,像小米粥这类“温柔系”食物往往能打开胃口。记住,善待自己的胃,其实是在给心灵松绑。

现代社会里,食不下咽的现象似乎越来越普遍。在快节奏生活中,我们或许该学会像对待手机电量那样关注身心状态——当“电量”低于20%时,与其强迫自己硬撑,不如及时充电。毕竟,好好吃饭这件事,从来都不只是嘴巴和胃的私事。

食不下咽的造句

  1. 造句 由于害怕别人报复,他整天的都提心吊胆,食不下咽。
  2. 造句 留之际,日饮白汤升许,欲以洗涤肺腑,及食不下咽,泣不成声。
  3. 造句 看着他每天食不下咽的样子,老伴心痛极了。
  4. 造句 不想再食不下咽、食而无味、味同嚼蜡了。
  5. 造句 甚至连到我最喜欢的餐厅吃午餐,我都觉得食不下咽.
  6. 造句 他看着他的食物,觉得食不下咽。
  7. 造句 杨公见了,倒甚心酸,反至食不下咽。
  8. 造句 面条粗粝涩口,黄庭坚食不下咽,才吃了两口就放下筷子,不住地唉声叹气。
  9. 造句 这一顿饭,有人食不下咽,有人津津有味,而唯独一个人的心情从未变过。
  10. 造句 正当一屋子的人都在忧心忡忡、食不下咽的时候,“很苦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