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ú zhōng bù xià
成语解释: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三王世家》:“四月癸未,奏未央宫,留中不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封建文书等
繁体字形:畱中不下
英文翻译:Stay in the middle
留:1.停止在某一个处所或地位上不动;不离去:留校。留任。他留在农村工作了。2.留学:留洋。留英。3.使留;不使离去:挽留。拘留。留客人吃饭。4.注意力放在某方面:留心。留神。5.保留:自留地。留底稿。留胡子。鸡犬不留。6.接受;收下:礼物先留下来。书店送来的碑帖我留了三本。7.遗留:旅客留言簿。祖先留给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8.姓。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下:1.方位词。位置在低处的:下游。下部。山下。往下看。2.等次或品级低的:下等。下级。下策。下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后的:下次。下半年。下不为例。4.向下面:下达。下行。5.方位词。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名下。部下。在党的领导下。在这种情况下。6.表示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节下。年下。7.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下都同意。往四下一看。8.姓。9.由高处到低处:下山。下楼。顺流而下。10.(雨、雪等)降落:下雨。下雪。下霜。11.发布;投递:下命令。下通知。下战书。12.去;到(处所):下乡。下车间。下馆子。13.退场:八一队的五号下,三号上。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右边的旁门下。14.放入:下种。下面条。下本钱。下网捞鱼。15.进行(棋类游艺或比赛):下围棋。咱们下两盘象棋吧!16.卸除;取下:下装。把敌人的枪下了。把窗户下下来。17.做出(言论、判断等):下结论。下批语。下定义。18.低于;少于:参加大会的不下三千人。19.用在“两、几”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下。就这么几下,你还要逞能?‖也说下子。20.表示由高处到低处:坐下。躺下。传下一道命令。21.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坐得下。这个剧场能容下上千人。这间屋子太小,睡不下六个人。22.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打下基础。定下计策。准备下材料。
“留中不下”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事情卡住了”。比如你提交的方案被领导看了又看,既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或者朋友借钱后迟迟不提还钱的事,但也不明确拒绝。这种“悬在半空”的状态,古人用四个字就精准概括了。
为什么会出现“留中不下”?举个例子:古代大臣给皇帝递奏折,皇帝如果觉得内容敏感或难以决策,可能会把文件“扣”在办公桌上。放到今天,公司里跨部门协作时,A团队提了个需要B团队配合的需求,但B团队既不推进也不反对,这事儿就成了部门间的“皮球”。
如何打破这种僵局?有个真实的案例:某创业公司新产品测试时,市场部和研发部对数据解读产生分歧。市场部认为应该立即调整方向,研发部觉得需要更多验证。这时候CEO做了三件事:1.把争议点拆解成具体问题清单 2.给每个问题设置决策时限 3.明确“不做决定就是最大的风险”。两周后,项目重新启动。
这里有个反直觉的发现:很多时候“留中不下”反而比错误决策更危险。就像开车遇到岔路口,停在路中间比选错方向更容易引发连环事故。我接触过不少创业者,他们有个共同心得:快速试错比完美搁置更能推动事情发展。
普通人怎么应对?下次遇到“已读不回”的工作消息,不妨试试“选择题沟通法”。别问“您觉得这个方案怎么样”,改成“现有A/B两个方案,建议本周五前确定方向”。把开放式问题转为选项式提问,决策阻力往往能减少大半。
生活中也藏着智慧。记得有次帮亲戚调解家庭矛盾,双方都坚持自己有理。我提议:“咱们先把要解决的问题写纸上,划掉三个最不重要的”。结果发现真正关键的矛盾点只有两个,剩下五条都是情绪化的延伸。这种“做减法”的方法,意外地破解了持续半年的冷战。
说到底,“留中不下”就像天气预报里的阴天。我们改变不了天气,但可以准备雨伞,或者调整出行计划。重要的是保持行动的主动性——毕竟,再厚的云层后面,太阳始终都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