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í
  • qu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í yí bǔ quē

成语解释:补正别人的缺点过失。采录遗逸的事迹。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补充别人所遗漏的事物

繁体字形:拾遺補闕

英文翻译:make good omissions and deficiencies

拾遗补阙的意思

拾:[shí]1.从地上捡起东西:拾麦穗儿。2.整理:拾掇。3.数目“十”的大写。多用于票证、账目等。[shè]轻步登上:拾级而上。

遗:[yí]1.遗失。2.遗失的东西:路不拾遗。3.遗漏:遗忘。补遗。4.留下:遗迹。遗憾。不遗余力。5.专指死人留下的:遗容。遗嘱。遗著。6.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的):遗矢。遗尿。遗精。[wèi]赠与;送给:遗之千金。

补:1.添上材料,修理破损的东西;修补:缝补。补牙。补袜子。修桥补路。2.补充;补足;填补(缺额):弥补。增补。补选。候补。缺什么补什么。3.补养:滋补。补品。身体虚,需要好好补一补。4.利益;用处:补益。不无小补。空言无补。5.姓。

阙:[quē]1.过失;疏失:衮职有阙。2.同“”。[què]1.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宫阙。伏阙(跪在宫门前)。2.神庙、陵墓前竖立的石雕。3.姓。

成语评论

拾遗补阙”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用起来其实特别接地气。比如小张刚入职时,发现部门文档总是零零散散,他就主动整理成系统化的手册,领导夸他“能拾遗补阙,把团队的漏洞补上了”。这种小事看起来不起眼,但恰恰是团队高效运转的关键。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拾遗补阙’?直接做大事不就好了?”其实就像拼图游戏,缺了边角料整幅画就不完整。某次社区改造项目,设计师原本只关注主体建筑,后来有位老居民提醒:“巷子口的古树能不能保留?”结果这棵树成了整个社区的标志性景观。补上这个“被遗忘的角落”,反而让整体设计更有温度。

我自己就有过类似经历。去年帮朋友策划婚礼,本以为流程天衣无缝,结果婚礼前夜发现没人准备备用胸花。临时跑遍全城才买到,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再完美的计划,也需要有人专门盯着那些“可能被遗忘的细节”。现代社会分工太细,有时候恰恰需要这种“查漏补缺”的全局视角。

现在很多科技公司推崇“迭代更新”,本质上也是种系统性拾遗补阙。比如某款APP的首版可能只有基础功能,但用户反馈说“要是有夜间模式就好了”,开发者就会在后续版本中逐步完善。这种持续修补的过程,反而让产品越来越贴近真实需求。

观察身边那些靠谱的合作伙伴,往往都是“拾遗补阙”的高手。他们未必总在台前闪光,但总能及时递上别人需要的工具,或者在关键时刻提醒大家忽略的细节。这种能力看似平凡,实则是让团队走得更远的隐形引擎。毕竟,真正的完美不是一开始就毫无破绽,而是能不断发现并填补空缺。

拾遗补阙的造句

  1. 造句 老师给学生拾遗补阙,使他们顺利通过考试.
  2. 造句 尽管马先生对此诗已作了精当的考释,但拾遗补阙,尚可贡献一二于马先生灵前。
  3. 造句 贞观中,累迁谏议大夫,拾遗补阙,有诤臣之风。
  4. 造句 戏美人,撷红采绿;游江山,拾遗补阙。
  5. 造句 这位七十多岁的老编辑,一生致力于辞书的编辑出版,退休后还一直在做拾遗补阙的工作。
  6. 造句 本德谈到他在创作中如何确定一个人的形像时说道:“艺术必须为科学拾遗补阙的要点在于,你会发现一种不对称,这一面与那一面略有不同,这就会产生不对称,形成这个人的独特性,也产生了他发育变化的特征。”。
  7. 造句 从外国金融势力与这次股票风潮的关系的角度继续进行尝试性探讨,具有拾遗补阙的意义。
  8. 造句 他本想趁燕梁商豫之事落定、王子狐高兴之际再请王子细述,以便自己拾遗补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