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éi
  • z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ná zéi ná zāng

成语解释:捉贼要查到赃物做凭证。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八回:“常言道:拿贼拿赃那怪物做了三年皇帝,又不曾走了马脚,漏了风声……我老孙就有本事拿住他,也不好定个罪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拿賊拿贜

英文翻译:catch a thief with the loot

拿贼拿赃的意思

拿:1.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搬动(东西):他手里拿着一把扇子。把这些东西拿走。2.用强力取;捉:拿下敌人的碉堡。拿住一个小偷。凭他多年的教学经验,这门课他拿得下来。3.掌握:拿权。拿事。这事儿你拿得稳吗?4.刁难;要挟:这件事谁都干得了,你拿不住人。5.装出;故意做出:拿架子。拿腔作势。6.领取;得到:拿工资。拿一等奖。7.强烈的作用使物体变坏:这块木头让药水拿白了。碱搁得太多,把馒头拿黄了。8.引进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意思跟“用”相同:拿尺量。拿眼睛看。拿事实证明。9.引进所处置或所关涉的对象:别拿我开玩笑。

贼:1.偷东西的人。2.做大坏事的人(多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工贼。卖国贼。3.邪的;不正派的:贼心。贼眉鼠眼。贼头贼脑。4.狡猾:老鼠真贼。5.伤害:戕贼。6.很;非常(多用于令人不满意的或不正常的情况):贼冷。贼亮。

拿:1.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搬动(东西):他手里拿着一把扇子。把这些东西拿走。2.用强力取;捉:拿下敌人的碉堡。拿住一个小偷。凭他多年的教学经验,这门课他拿得下来。3.掌握:拿权。拿事。这事儿你拿得稳吗?4.刁难;要挟:这件事谁都干得了,你拿不住人。5.装出;故意做出:拿架子。拿腔作势。6.领取;得到:拿工资。拿一等奖。7.强烈的作用使物体变坏:这块木头让药水拿白了。碱搁得太多,把馒头拿黄了。8.引进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意思跟“用”相同:拿尺量。拿眼睛看。拿事实证明。9.引进所处置或所关涉的对象:别拿我开玩笑。

赃:贪污受贿或偷盗所得的财物:追赃。退赃。

成语评论

拿贼拿赃”这个成语听起来挺有意思,对吧?咱们先看个例子:老王家丢了只母鸡,邻居张婶咬定是村口李二偷的。老王却说:“咱们得拿贼拿赃,没找到鸡窝里的鸡蛋壳,可不能乱冤枉人。”你看,老王这话说得在理——抓贼必须得有实实在在的证据,光靠猜测可不行。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那现代社会还用得着这种老话吗?”举个例子,公司发现内部文件泄露,经理没急着开除被怀疑的小王,而是先查电脑操作记录、调监控录像,最后发现是打印机自动上传云端导致的意外。这其实就是“拿贼拿赃”的现代版应用:解决问题要基于事实,而不是主观臆断。

有意思的是,我发现这个成语还藏着个生活智慧:它既保护了被怀疑者的名誉,也维护了追查真相的正当性。就像上次社区里电动车充电器被拔,物业没有挨家搜查,而是在充电桩旁装了摄像头,三天后就拍到是野猫碰掉了插头。这种处理方式既高效又避免了邻里矛盾。

你可能好奇:“要是永远找不到证据怎么办?”这就引出了另一个关键点——证据不足时的处理智慧。记得我大学时室友丢钱,大家虽然怀疑某个同学,但辅导员坚持“宁可暂时搁置,也不能错怪好人”。半年后真相大白,原来是钱夹掉在床缝里。这事儿让我深刻体会到:存疑时保持克制,往往比贸然行动更重要。

现在看“拿贼拿赃”四个字,是不是觉得它不只是破案技巧?更像是种待人处事的哲学。下次遇到争议时,不妨想想这四个字——或许答案就在眼前,只是需要多点耐心去寻找。

拿贼拿赃的造句

  1. 造句 谁偷你东西了?捉奸捉双,拿贼拿赃,我偷你的赃物又在哪儿?
  2. 造句 不过不要对这些抱太大的希望,捉奸捉双,拿贼拿赃,这种事情就算是有线索了也不好查下去。
  3. 造句 是啊,凌堡主,俗话说的好,拿贼拿赃,捉奸捉双,你硬说是唐贤侄杀了人,不会只因为觉得他有动机吧?
  4. 造句 拿贼拿赃,眼下只能相信林翰,支持他“深入虎穴”。
  5. 造句 父亲一下完全清醒了,这不是偷柴草的人来了,他很快就从竹床上爬起来,轻手轻脚地跟在那两个黑影的后面,他打算拿贼拿赃,让他们在偷好柴草后逮个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