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á zéi yào zāng,ná jiān yào shuāng
成语解释:赃:赃物;奸:通奸。捉贼要有赃证,捉奸要有成双人证。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还牢末》第一折:“那梁山泊果然有个李逵,原来孔目结交贼人?二嫂,你晓得拿贼要赃,拿奸要双,如今那匾金环子在谁人收着?”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拿贼要赃,拿奸要双
英文翻译:Take the thief for the booty, take the traitor for the double
拿:1.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搬动(东西):他手里拿着一把扇子。把这些东西拿走。2.用强力取;捉:拿下敌人的碉堡。拿住一个小偷。凭他多年的教学经验,这门课他拿得下来。3.掌握:拿权。拿事。这事儿你拿得稳吗?4.刁难;要挟:这件事谁都干得了,你拿不住人。5.装出;故意做出:拿架子。拿腔作势。6.领取;得到:拿工资。拿一等奖。7.强烈的作用使物体变坏:这块木头让药水拿白了。碱搁得太多,把馒头拿黄了。8.引进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意思跟“用”相同:拿尺量。拿眼睛看。拿事实证明。9.引进所处置或所关涉的对象:别拿我开玩笑。
贼:1.偷东西的人。2.做大坏事的人(多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工贼。卖国贼。3.邪的;不正派的:贼心。贼眉鼠眼。贼头贼脑。4.狡猾:老鼠真贼。5.伤害:戕贼。6.很;非常(多用于令人不满意的或不正常的情况):贼冷。贼亮。
要:[yào]1.重要:主要。紧要。险要。要事。要道。2.重要的内容:纲要。摘要。提要。择要记录。3.希望得到;希望保持:他要一台电脑。这本书我还要呢!4.因为希望得到或收回而有所表示;索取:要账。小弟弟跟姐姐要钢笔用。5.请求:她要我替她写信。6.助动词。表示做某件事的意志:他要学游泳。7.助动词。须要;应该:路很滑,大家要小心!。早点儿睡吧,明天还要起早呢!8.需要:我做件上衣要多少布?。由北京到天津坐汽车要两个小时。9.助动词。将要:我们要出国旅游了。要下雨了。10.助动词。表示估计,用于比较:夏天屋子里太热,树荫底下要凉快得多。11.如果:明天要下雨,我就不去了。12.要么:要就去打球,要就去溜冰,别再犹豫了。[yāo]1.求:要求。2.强迫;威胁:要挟。3.同“邀”。4.又同“腰”。
赃:贪污受贿或偷盗所得的财物:追赃。退赃。
拿:1.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搬动(东西):他手里拿着一把扇子。把这些东西拿走。2.用强力取;捉:拿下敌人的碉堡。拿住一个小偷。凭他多年的教学经验,这门课他拿得下来。3.掌握:拿权。拿事。这事儿你拿得稳吗?4.刁难;要挟:这件事谁都干得了,你拿不住人。5.装出;故意做出:拿架子。拿腔作势。6.领取;得到:拿工资。拿一等奖。7.强烈的作用使物体变坏:这块木头让药水拿白了。碱搁得太多,把馒头拿黄了。8.引进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意思跟“用”相同:拿尺量。拿眼睛看。拿事实证明。9.引进所处置或所关涉的对象:别拿我开玩笑。
奸:1.奸诈:奸笑。奸计。老奸巨猾。2.不忠于国家或君主的:奸臣。3.出卖国家、民族或阶级利益的人:汉奸。内奸。为党除奸。4.自私;取巧:藏奸耍滑。这个人才奸哪,躲躲闪闪不肯出力。5.奸淫:通奸。强奸。
要:[yào]1.重要:主要。紧要。险要。要事。要道。2.重要的内容:纲要。摘要。提要。择要记录。3.希望得到;希望保持:他要一台电脑。这本书我还要呢!4.因为希望得到或收回而有所表示;索取:要账。小弟弟跟姐姐要钢笔用。5.请求:她要我替她写信。6.助动词。表示做某件事的意志:他要学游泳。7.助动词。须要;应该:路很滑,大家要小心!。早点儿睡吧,明天还要起早呢!8.需要:我做件上衣要多少布?。由北京到天津坐汽车要两个小时。9.助动词。将要:我们要出国旅游了。要下雨了。10.助动词。表示估计,用于比较:夏天屋子里太热,树荫底下要凉快得多。11.如果:明天要下雨,我就不去了。12.要么:要就去打球,要就去溜冰,别再犹豫了。[yāo]1.求:要求。2.强迫;威胁:要挟。3.同“邀”。4.又同“腰”。
双:1.属性词。两个(多为对称的,跟“单”相对):双翅。举双手赞成。男女双方。2.用于成对的东西:一双鞋。一双手。买双袜子。3.属性词。偶数的(二、四、六、八等,跟“单”相对):双数。双号。4.加倍的:双料。双份。5.姓。
生活中常听到“拿贼要赃,拿奸要双”这句话,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小明被邻居怀疑偷了自行车,但大家翻遍他家也没找到车,最后发现车子是被风吹倒在了草丛里。这时候,小明爸爸说:“拿贼要赃,拿奸要双,没证据可不能随便冤枉人。”这就是典型的“先看证据再下结论”的场景。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拿赃”或“见双”才行?其实这背后藏着对人性的善意假设。就像老王看到同事小张从领导办公室红着脸出来,马上联想到“关系不正当”,但真相是小张刚汇报完工作挨了批评。如果仅凭猜测就传闲话,不仅伤人心,还可能毁掉别人的声誉。
我曾在社区调解过一桩纠纷:楼上住户坚称楼下半夜制造噪音,楼下却说自己整宿在医院陪护。最后调取电梯监控才发现,真正吵闹的是隔壁单元装修队夜间施工。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没有确凿证据时,保持开放心态比急着下判断更重要。
现代社会里,这个道理同样适用。比如网络时代经常出现“反转新闻”,上午还被全网谴责的“坏人”,下午可能就被证明是误会。就像去年某网红被质疑抄袭,网友群起攻之,结果原作者亲自澄清是合作授权。这种时候,等“赃物”(实锤证据)出现再表态,才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
换个角度想,这个成语也在提醒我们解决问题要找关键点。就像医生治病需要先确诊,厨师炒菜得先尝咸淡。工作中处理客户投诉时,我常会先问:“您说的这个问题,具体发生在哪次服务?有没有保存当时的单据?”找准具体证据再行动,往往能事半功倍。
当然,也不是说凡事都要死守证据。比如孩子说被同学欺负,家长如果非要“抓到现行”才相信,可能会错过最佳疏导时机。这时候就需要在讲证据和重情感之间找到平衡,就像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综合判断。
说到底,“拿贼要赃”的智慧在于教会我们用事实说话,用理性思考。它既不是教人冷漠旁观,也不是鼓励疑神疑鬼,而是希望我们在复杂的世界里,既能守住底线,又能保持温暖。下次遇到争议时,不妨先深呼吸三次,想想这句话背后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