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uò shǒu bù dié
成语解释:措手:着手处理;不迭:一下子。指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敏捷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薛明看见军伍散乱,心中着忙,措手不迭,被钟明斩于马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指人做事快
繁体字形:措手不迭
英文翻译:No overlapping
措:1.安排;安放:措置。手足无措。2.计划办理:筹措。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迭:1.更换;轮流:更迭。2.屡次:迭次。3.及:忙不迭。
说到“措手不迭”,许多人可能觉得这个词有些陌生。其实它和“措手不及”意思相近,都是形容事情来得突然、应对不过来的状态。比如你正在专心工作,领导突然丢来五个紧急任务,还要求两小时内完成——这时候手忙脚乱的样子,就是典型的“措手不迭”。
有人会问:这种情况和“措手不及”有什么区别呢?关键在于“迭”这个字。就像洗衣服时洗衣机突然卡住,你刚准备检查,楼上邻居又打电话说漏水了,紧接着门铃响起快递到了。这种接二连三的突发状况,用“措手不迭”更贴切,它强调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叠加效应。
我曾在创业初期遇到过真实案例。某天上午客户临时改需求,中午服务器突然宕机,下午核心员工提出离职。这些连环事件让我深刻体会到,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比预判风险更重要。当时在会议室来回踱步的焦灼感,至今记忆犹新。
如何在生活中化解这种困境?我的经验是建立“缓冲带”。就像手机总会预留20%电量应急,我会在日程表里刻意留出机动时间。上周三原本计划写方案,结果上午打印机故障、下午合作方爽约,幸亏预留的空白时段让所有问题当天就得到了解决。
现代社会的信息过载让“措手不迭”成为常态。但换个角度看,这种压力也在倒逼我们进化出更强的适应力。就像台风中的树木,经历过大风摇晃的根系反而扎得更深。下次遇到突发状况时,不妨对自己说:这又是一次升级抗压能力的好机会。
最后分享个小窍门:准备个“应急锦囊”,把常用联系方式、重要文件备份、基础维修工具集中存放。当意外来临时,这个百宝箱能帮你抢回至少30%的反应时间。毕竟应对突发状况的关键,不在于完全避免意外,而在于缩短从慌乱到行动的转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