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ōng chéng duó dì
成语解释:攻:攻打,进攻。攻打城市,掠夺土地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那二十四员番将,又必各有跟随的番汉军士,共计当有万余人,行动与攻城夺地者何异!”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征战
繁体字形:攻城夺地
英文翻译:Capture cities and land
攻:1.攻打;进攻(跟“守”相对):围攻。攻城。能攻能守。攻下敌人的桥头堡。2.对别人的过失、错误进行指责或对别人的议论进行驳斥:群起而攻之。攻其一点,不及其余。3.致力研究;学习:专攻。一门心思攻外语。4.姓。
城:1.城墙:城外。万里长城。2.城墙以内的地方:城区。东城。3.城市(跟“乡”相对):山城。进城。满城风雨。连下数城。城乡物资交流。
夺:1.强取;抢:掠夺。巧取豪夺。从歹徒手里夺过凶器。强词夺理。2.争先取到:夺冠。夺红旗。3.胜过;压倒:巧夺天工。先声夺人。4.使失去:剥夺。褫夺。5.失去:勿夺农时。6.作决定:定夺。裁夺。7.(文字)脱漏:讹夺。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攻城夺地”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想象一下,你正在和同事讨论公司的新项目:“这次市场推广计划就像攻城夺地,必须精准突破对手的防线,拿下关键客户群。”这里既点明了竞争的激烈,又暗示了策略的重要性。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竞争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攻城夺地”带着强烈的目标感。比如某手机品牌在非洲市场三年内从零做到市占率第一,媒体报道时可以说:“这家企业用本土化策略攻城夺地,彻底改写了行业格局。”这里不仅描述结果,还强调了过程中的战略部署。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还能用在非商业场景。朋友聊起孩子的升学规划时可能会说:“重点中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就像攻城夺地,既要攻克数学难题,又要抢占面试先机。”这种用法把抽象的学习压力转化为具象的战斗画面,瞬间让人理解挑战的复杂性。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魅力在于它自带“逆袭”属性。去年看电竞比赛时,解说员激动地说:“红色方连破三路高地,简直是在对方地盘上攻城夺地!”那种从劣势翻盘的戏剧性,比单纯说“反败为胜”更有画面冲击力。这说明用好成语不仅要准确,更要抓住场景中的情绪爆点。
或许你会好奇:“日常交流用这么夸张的词汇合适吗?”关键在于分寸感。同事抱怨工作压力时,用“天天加班搞得像打仗,这个月又要攻城夺地抢业绩”既幽默化解焦虑,又点明目标导向。这种灵活转化正是汉语表达的妙处——把历史典故变成职场暗号,反而拉近了沟通距离。
下次遇到需要展现决心与行动力的场合,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它像把多功能钥匙,既能开启商业战略讨论,也能解开生活挑战的隐喻。重要的是理解其核心:不是盲目进攻,而是有策略地扩大优势领域。就像下围棋,表面在攻城,实则在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