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ù
  • fén
  • zhě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ù fén zhěng nì

成语解释:焚:火灾;溺:水灾。救人于水火之中。形容紧急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

成语出处:汉 王充《论衡 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救助陷于困境中的人

繁体字形:捄焚拯溺

英文翻译:Save the fire and drown

救焚拯溺的意思

救:1.援助使脱离灾难或危险:救命。挽救。营救。搭救。抢救。一定要把他救出来。2.援助人、物使免于(灾难、危险):救亡。救荒。救灾。救急。

焚:烧:焚香。玩火自焚。忧心如焚。

拯:救:拯救。拯民于水火之中。

溺:[nì]1.淹没:溺死。2.沉迷不悟;过分:沉溺。溺爱。[niào]同“尿(niào)”。

成语评论

救焚拯溺”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救人于水火之中”。比如在洪水突发的灾区,救援队连夜划着皮划艇挨家挨户搜索被困群众,这种争分夺秒的行动就是典型的“救焚拯溺”。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为什么用“焚”和“溺”两种灾难作比喻?其实古人早就发现,火灾和溺水都是瞬间致命的危机,用来形容紧迫性再合适不过。就像上周的新闻里,一个外卖小哥发现路边店铺起火,抄起灭火器冲进去扑灭火源,避免了煤气罐爆炸——这种毫不犹豫的行动,不正是成语的现实版演绎吗?

现代职场中,“救焚拯溺”有了新含义。比如某互联网公司的服务器突然宕机,技术团队通宵排查故障,三小时内恢复系统运行。项目经理老张说:“我们就像数字世界的消防队,每次‘灭火’都是在拯救用户信任。”这种将传统成语融入新时代场景的理解,恰恰说明文化的生命力。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人们总在危急时刻爆发出超常能力?心理学研究显示,紧迫感会激发肾上腺素分泌,让人进入“战斗模式”。但个人认为,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同理心。就像去年郑州暴雨时,陌生人们手拉手组成“人链”救助被困司机,那种本能般的互助行为,远比冷冰冰的成语更令人动容。

换个角度看,“救焚拯溺”在现代社会未必总需要英雄式行动。社区志愿者定期探访独居老人,医生坚持给贫困患者垫付药费,老师课后给跟不上进度的学生补课……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本质上都是在“扑灭”不同形式的生活危机,只是用了更温和持久的方式。

当我们在手机里安装急救App,在办公楼参加消防演练,甚至只是记住紧急求救电话时,其实都在参与构建社会的“安全网”。这种将危机意识转化为日常准备的态度,或许才是“救焚拯溺”精神在当代最接地气的传承方式。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不妨想想:我们能否成为别人黑暗中的那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