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ǎn shǒu dài bì
成语解释:犹言束手待毙。
成语出处:宋·洪迈《容斋续笔·靖康时事》:“予顷修《靖康实录》,窃痛一时之祸,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向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等死
繁体字形:斂手待斃
英文翻译:fold one 's hands and await
敛:1.收起;收住:敛容。敛足。2.约束:敛迹。3.收集;征收:敛钱。横征暴敛。把工具敛起来。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待:[dài]1.对待:优待。以礼相待。待人和气。2.招待:待客。3.等待:待业。严阵以待。有待改进。4.需要:自不待言。5.要;打算:待说不说。待要上前招呼,又怕认错了人。[dāi]停留:待一会儿再走。也作呆。
毙:1.死(用于人时多含贬义):毙命。击毙。牲畜倒毙。2.枪毙:昨天毙了一个抢劫杀人犯。3.仆倒:多行不义必自毙。
“敛手待毙”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形容一个人遇到问题时,既不主动解决,也不寻求帮助,而是消极地等待失败。比如有人工作上遇到了瓶颈,却只是每天唉声叹气,既不学习新技能,也不向同事请教,这就是典型的“敛手待毙”。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坐以待毙’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意思相近,但“敛手待毙”更强调“束手无策”的状态,比如考试前完全不复习,反而安慰自己“反正复习了也没用”,这种放弃努力的心态就是例子。而“坐以待毙”更偏向于被动接受结果,比如知道台风要来了,却不愿提前准备物资。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张发现自己的网店流量越来越低,但他既不想办法优化产品页面,也不研究平台算法,反而每天刷手机抱怨“现在生意太难做了”。朋友劝他:“你这不是在敛手待毙吗?总得试试直播带货或者找达人合作吧!”结果小张依然无动于衷,最后店铺只能关门。
这时候可能有人会反驳:“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难道不能顺其自然吗?”当然可以,但“顺其自然”和“敛手待毙”有本质区别。比如创业失败后选择休息一段时间再出发,这是调整状态;但如果因为一次失败就彻底否定自己,连简历都不愿投递,就是消极逃避了。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变化速度极快,“敛手待毙”的心态尤其危险。比如AI技术正在改变许多行业,如果因为担心被取代就放弃学习,反而会加速被淘汰。相反,主动了解新技术、培养跨界能力,就像给人生安装了“防沉底装置”——即便风浪再大,也能保持向上的可能性。
再举个正向案例:老王的传统印刷厂面临数字化转型压力,他没有固守老方法,而是带着团队参加行业展会,请技术顾问做培训,半年后推出了线上定制服务。用他的话说:“问题像拦路虎,你站着不动它更凶,冲过去才发现它其实是纸糊的。”这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态度,正是破解“敛手待毙”困局的钥匙。
说到底,任何困境都有突破口,关键在于是选择做“局中人”还是“破局者”。就像登山时遇到暴雨,待在原地可能失温,冒雨前进又风险太高,但聪明人会选择找山洞避雨,同时观察云层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藏在积极行动和灵活应变之间。